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显成效
九成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在自然保护区
湖南日报9月10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刘溅根)今年是全国自然保护区制度建立60周年。记者今天从省林业厅获悉,遍布三湘四水的自然保护区,凝聚了全省生物多样性的精华,九成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在自然保护区。
目前,湖南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91个,主要分布在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地,处于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中、上游乃至源头,总面积达136.83万公顷。据林业资源调查,全省重点保护的300多种野生动物和100多种野生植物,90%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
自然保护区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壶瓶山、莽山、八面山等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价为“中国拯救濒危物种华南虎的希望所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白鹤、白鹳等多种珍稀濒危候鸟的越冬栖息地,还是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等濒危水生动物的重要活动场所;乌云界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昆虫界国宝的中华虎凤蝶。
自然保护区孕育着古老的珍稀植物。八大公山的珙桐、张家界的白豆杉、莽山的百日青等大量珍稀植物成群地分布,时光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桃源洞的资源冷杉、舜皇山的南方红豆杉等重点保护植物,彰显古老生态系统的生生不息。
省林业厅总工程师吴剑波介绍,“十三五”湖南将严守森林、湿地、物种红线,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努力提高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保护率,力争极小种群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的保护率超过9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刘溅根
编辑:陈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