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长沙县人郭少仪从关注污水处理到关注如何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最后把理论上用于降低能耗的高效环保热泵设计制造出来了。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实习生 欧阳仕娇
80岁时,有的人在养老院颐养天年,有的人在家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而80岁的长沙县人郭少仪仍然奔波在创业的路上。他是武汉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原在国防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下海自费搞民用科技开发,获得多个发明专利,把原本只在理论上用于降低能耗的高效环保热泵设计制造出来了。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环保达人。
为坚持发明,他辞职租房搞创业
走进郭老在星沙的厂房,这里既是实验室也是生产车间。虽然年过八旬,他的精气神却不逊于年轻人。“当初为了研发自己的技术,我成为最早一批创业者。”郭老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他被分配到资兴氮肥厂,很快成为技术骨干,负责对沸腾炉进行技术改造,攻关几个月后此项技术被全国很多家工厂采用。随后,他又开始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蒸汽分析仪。“我带着团队辗转到华容、河南的氮肥厂进行研究,陆陆续续搞了四五年,但是由于成本高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没有取得明显突破,项目被搁置。”郭少仪回忆。为了继续研发此项目,1989年他辞职单干,与妻子王健带着几个行李袋来到长沙麓山南路,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当时我们的生活挺艰苦的。每个月生活费只有120元,没有厨房,就在外面的楼梯间搭建了一个碗柜和炉子,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妻子王健回忆。艰苦的生活没有动摇郭少仪钻研的决心,在他的努力下,此项目最终研发成功。
古稀之年坚守岗位,取得多项专利
因为他提供的设备给用户降低了能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1997年,他们的实验室从麓山南路搬到望城;2008年,他们又搬到长沙县,厂区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工人也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40多人。
2008年,郭少仪72岁了,他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成功研究出了多项专利。“遇到技术难题我就特别兴奋。”郭少仪发现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会产生新的生物性污泥,目前的机械处理方式仅能处理50%。
2012年,郭老发明的隔离式热循环污泥干化方法及装置获得专利。这是一项对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的技术,运用此项技术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我们发现污水处理厂的热泵存在干烧的问题,要做到大幅度节能和环保,就需要一种高效环保热泵。而这种热泵在国内无成形产品,只有一些理论资料可供参考。”郭少仪表示,他查找资料,反复实验,在2015年终于取得成功,并获得专利。
做环保达人,八十高龄为水净化奔走
“目前,国内热循环技术的工作温度局限于100℃左右。对于温差较大、低温蒸馏、浓缩等工业应用领域,还远未涉及。”郭老说,这种高效环保热泵的输出温度可高可低,可输出100℃以上的蒸汽,突破一般热泵输出温度低的限制,能效比较压缩式的高出30%;安全环保,可广泛应用于蒸馏、浓缩、干化、制冷、制热、智能热网等领域,实现热的循环利用,其对酒精、甲醇……等蒸馏分离的工业耗能大户有着很大优势,节能达到70%。
但是,这种项目一次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而经多年的科研消耗,郭老的资金已消耗殆尽,他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我还会继续坚持推广该项成果的应用,为环保做点事情。”郭老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