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旬老人花三年偿还70年前旧债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浩 编辑:胡冲 2016-09-23 10:02:00
时刻新闻
—分享—

  年少时父母早逝,身为长子的他为养家糊口,向9户人家借钱借物。如今九旬高龄,他花三年时间陆续将旧债还清。在株洲攸县槚山乡巷口山村,“信义老人”刘发生还债的事情被传为一段佳话。

  事实上,这些债主均已过世,他们的后辈根本没人知道这些旧债。但在刘发生心里,这几笔旧债就像一根根刺扎得难受,“不把钱还清,我入土都不会心安。”

  他向9户邻里借钱借物

  刘发生出生于1923年,家中5个子女,他是长子。在生完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刘发生16岁那年,父亲也离开人世。作为长子的刘发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因异常贫困,他卖了三亩地才将父亲安葬。

  “那么多弟弟妹妹要照顾,每年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刘发生无奈之下只得向乡邻借谷子填肚子。前前后后他共向6户人家借过谷子,借得最多的一户有48桶,一桶谷子重17斤左右。

  为养家糊口,刘发生还学会了搓纺棉线的手艺来赚点小钱。因为没有棉花,他还分别向两户人家借了20斤和40斤棉花。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找邻居借了12个银元做贩卖大米的生意,这也是他几笔债务中最大的一笔。

  刘发生回忆,前前后后他总共向9户人家借钱借物。

  “不还钱,入土都不心安”

  当年的恩情,刘发生一笔笔记在心头,“只要睁开眼,就会想起这些债。”然而,由于生活的贫苦,他一直无力偿还。结婚后,他和妻子生育了七个子女,而家里只有五亩薄田,连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还债。

  “邻里见我生活这么困难,从来没有上门讨过债。”老人当时就立下誓言:等自己有能力后,一定要把这些债一笔笔还清。

  由于需要抚养的子女太多,老人的生活条件一直未改善。“我一直靠种田为生,没有攒下什么钱,这些陈年旧事也没跟子女们提起。”

  一晃过了70年,2013年时,刘发生和老伴已是90高龄,子女们给他们做寿。刘发生的儿媳说,当时礼金收了9000多元,全部给了两位老人。

  “不把钱还清,我入土都不会心安。”刘发生首先想到的是还清旧债。可当年的债主们,多半已离世。怎么办?刘发生想了想,决定找到债主的后代们一一还钱。

  步行15公里,找人还钱

  刘发生首先找到邻居文运生。当年,他向文运生的父亲借了12个银元。文运生当时76岁,而他的父亲早已离世。面对突然上门说要还债的刘发生,文运生一脸错愕,因为他从来没听父亲说过这事。

  “他说当年在我父亲手上借了些钱,我说我都不知道这回事,让他别还了。”文运生说,老人执意给了他2000元钱,“我说不要了,但他非要我收下,并说就算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

  还了这笔最大的债务后,刘发生又继续找到其他债主的后辈。每次登门还债时,债主的后辈们都是一脸茫然,可待他讲清事情原委后,他们中没有一个愿意收下他的钱。无奈之下,老人只好将钱硬塞到这些债主后辈手中。

  其中有个债主的后辈已从槚山乡迁至丫江桥镇,当年刘发生从他长辈那儿借了40斤棉花。为了还债,90多岁的刘发生步行15公里,将钱送到对方手中。

  截至今年6月,刘发生已经偿还了8笔债,压在心里几十年的石头终于落下。目前,还有一笔20斤棉花的旧债,因找不到债主后辈仍未还上。

  ■记者 张浩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浩

编辑:胡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