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万马奔腾”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2016-10-12 09:52:35
时刻新闻
—分享—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7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了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以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的责任担当和坚定决心,坚持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万马奔腾”,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聚焦点、治痛点、克难点,攻坚拔寨, 304项改革已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目前,全省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改革的支点有力地撬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1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大考、一场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形势和任务,省委、省政府认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去赢得全面深化改革这次历史性大考,打好这场硬仗,为湖南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用正确的方向引领改革。方向决定改革性质和最终成败。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省委、省政府认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做到不跑题、不漏项、不折腾。要坚持从国情省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既不畏首畏尾、封闭僵化,更不异想天开、自作主张,而是积极稳妥,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

  ——以敢于涉险滩破藩篱的决心推进改革。改革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省委、省政府认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必胜信心,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吃螃蟹、涉险滩、破藩篱,强化改革责任担当,不断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只要符合中央精神和改革方向,只要不触及“底线”和“红线”,就要大胆先行先试,闯出新路子,赢得新优势。要在大胆探索实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影响我省发展的各种观念性、体制性和环境性障碍,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要正确面对利益格局调整,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敢于放弃一些既得利益,自觉自愿带头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要把敢闯敢试与循序渐进结合起来,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注重举措的针对性、指向性、精准性,切实通过改革开创新局面。要敢于冲破正面阻击,也要提防侧面夹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韧劲把改革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

  ——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对湖南来说亦是如此。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认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发挥优势,激发生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赢得战略主动。要紧密联系省情实际,立足湖南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征来谋划各项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细化各项改革“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及时出台改革举措,把改革引向深入。当前,要把握和用好“一带一部”新定位和国家三大战略实施的开放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下行倒逼的转型发展机遇,国家大扶贫带来的脱贫发展机遇,迅速出击,全力以赴,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要加大力度,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着力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求实效,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求突破,努力实现我省改革发展新的跨越。

  ——以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推动改革。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面对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殷殷期盼,省委、省政府认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站稳群众立场,尊重群众意愿,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最大共识,夯实改革的民意基础。要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衷心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坚持“开门搞改革”,畅通改革参与渠道、健全改革参与机制,倾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发挥群众作用,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改革经验,从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中丰富完善改革举措,真正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参与改革实践的浓厚氛围。

  2 围绕“三个一批”目标推进全方位改革

  改革任务千头万绪,改革道路荆棘丛生。如何登险峰、涉险滩,攻坚克难,闯出一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子?省委、省政府紧跟中央部署,紧贴我省实际,着力围绕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项目有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省市主动作为的重要改革项目有一批形成湖南特色、问题影响深远的试点改革项目有一批实现创新突破这“三个一批”目标,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两年多来,我省304项改革任务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其中,2015年全省9大类193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推出了财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省管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公安改革、公车改革、教育综合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一批重要改革举措,实现了改革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

  ——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一批走在全国前列。对中央作出统一部署的改革,我省不犹豫、不争论,不折不扣地落实,确保了一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国企国资改革啃下“硬骨头”。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出台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实行专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制定“路线图”,划分“责任田”,推进省直机关与下属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下出了湖南国企改革的关键“先手棋”。截至2015年年底,137家企业正式与挂靠的25家省直单位脱钩移交,多年形成的利益藩篱被“切一刀”“一刀切”,涉及资产总额2250.80亿元、企业职工3万人。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码升级。在全国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从“先照后证”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再到《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审议出台,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2015年共增加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6.77万户,同比增长10.31%,吸纳就业超过140万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我限权。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对外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省级政府权力责任纳入清单化管理;各市州和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也全部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国务院取消下放事项全部承接到位,中央制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51项,省本级非行政许可事项和第一批59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完成清理规范,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7%,市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000余项,2015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企业负担30多亿元。

  农村改革再次释放农村生产力。全国第二个完成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新土改”在全省广泛铺开,48个县整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民吃上“定心丸”,累计流转土地1745.8万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农房、林权等抵押贷款,在全国率先开展“财银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有力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新一轮活力。

  ——省市主动作为的改革,一批形成湖南特色。我省紧扣中央精神,紧贴湖南省情,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既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选项往前排,也把民心所向、群众所盼的民生选项往前排,稳步推进了一批充分激活、彰显发展优势的改革举措,着力形成了湖南特色。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响绿色湖南品牌。率先在全国出台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大力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协调推进水电气阶梯价格、湘江保护与治理等十大改革,配套实施湘江生态补偿、生态红线保护、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制度,发布30个鼓励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项目,总投资达67.8亿元,有力促进了湖南绿色发展。

  法治湖南与平安湖南建设先行先试。依法优化行政程序规定,科学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着力打造阳光政务和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平安湖南建设,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覆盖率达94%,建成县级网格化中心平台119个,各级综治信息平台370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

  财税体制改革亮点纷呈。2015年取消、降标8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企业负担年减轻30亿元以上。2014年,湖南成为全国首批启动PPP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共推出199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达3109亿元,其中前两批82个省级示范项目中,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的达到12个,与社会资本签约率达到76.8%,项目落地率达到34%。特别是省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国内首条、全球最长的中低速磁浮线——长沙磁悬浮铁路快线已开通运营,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名片。积极推进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打造“湖湘文化高地”。冲破利益藩篱成立省文资委,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省管国有文化资源整合“大戏连台”,重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等三大文化产业龙头,全省上市文化企业数达5家,占全国上市文化企业的1/10;文化产业产值持续保持全国前10。长沙市、株洲市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14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

  ——积极探索试点的改革,一批实现创新突破。省委、省政府尊重基层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在不抢跑的前提下,遵循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开展探索试点,一批改革试点实现创新突破,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积极争取国家试点在湘落地。主动争取成为国家改革的“试验田”,成为中央改革事项的“排头兵”。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做好试点承接,创造性地推进试点落地见效。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87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户湖南,已经完成17项。长沙、株洲、资兴等市县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田,津澧融城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常德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先行者。涟源、双峰分别纳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沅陵、浏阳分别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株洲成为职业教育规范化管理试点。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全省共获批12家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居全国之首。长株潭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成为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另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划定生态红线保护等23项国家试点转化为湖南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精心布局省级自主试点。围绕中央大的战略方向,结合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统筹安排、科学布局,自主推出了一批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15年年底,共开展试点任务96项,已完成39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过两轮试点,已在全省推开。着眼于破解经济下行压力,探索开展创建开放发展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市域内产业园区集团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平台、建立“四体共建、三链融合”科技创新机制等改革试点。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高了政府效能;跨乡镇的飞地经济试点,推进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避免了“村村点火、四处冒烟”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3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

  改革工作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省委、省政府把抓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抓落实作为全部改革工作的重点,拧紧思想螺丝,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主体责任、督办协调、督察落实、完善机制、改革成效、成果巩固,推动改革举措一项一项落地、一条一条扎根、一节一节开花。

  ——精心跑好“最先一公里”。制订改革方案是改革征途的“最先一公里”。为了跑好“最先一公里”,省委、省政府一方面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做好改革方案制订的各项前期工作。抓好摸清情况、了解政策、掌握动态、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等环节,充分考虑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等问题,理清各项改革的“联络图”和“关系网”,增强改革的预见性和有序性;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环环相扣,做好方案的起草、论证、评估、审议、细化等工作。尤其在细化好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考核问责等问题上不含糊、不松弛,增强了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推出了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比如,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创新突破,形成湖南样本,得到了中宣部的推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出100多项原创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建立内评、外评等改革方案的“质量监测”系统,依靠制度机制的有力保障,提升方案的“含金量”。

  ——扎实跑好“最后一公里”。推动改革方案落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跑好“最后一公里”,省委、省政府注重“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把改革举措落实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把改革事项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头,做到凡事有人管、有人盯、有人促、有人干。省委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专门听取了9位省委常委任组长的改革专项小组的上半年改革“成绩单”和下半年改革“计划书”。二是强化督办督察。把改革督察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改革任务落实的制度机制,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保证了改革落实不偏题、不走样。三是强化部门协同。针对个别部门横向不愿“同步走”,纵向不能“跟紧步”,对本部门为主的改革项目不愿出力,对别的部门为主的改革项目不愿给力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改革方案协同制定机制、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协同推进机制、政策告知和协同实施制度、试点统筹调度机制,打出组合拳,提高协同度。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抓落实。坚持以管用的制度机制抓细抓小抓实改革,瞄准改革推进中多方协调、质量把关、协同推进、落实落地的“要害穴位”,精准发力,对改革全过程进行“贴身紧逼”,不断强化制度机制的“热炉效应”,为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用制度机制抓全盘。形成以《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和《改革办工作细则》等“两规则一细则”的改革工作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改革谋划推进高效规范运行。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咨询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和进度监测延伸到市州、涉改部门、县(市、区)等具体实施单位。通过对全省改革项目实施逐一编号,盯紧倒排节点,实时跟踪进度,开展问题监测,对改革项目落地实现随时抽查、全程检验,确保每项改革“准时到站”,改革整体协同、步调一致。

  用调研调度抓重点。建立改革调研机制,牵住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这个“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调查研究,着力破解改革难题。同时,按月倒排任务,对改革项目实时贴身紧逼,进行全程监测、每月调度、每季通报,提高改革事项管理的力度、密度、精度,确保重点改革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

  用内评外评抓质量。建立改革方案内评机制,对提请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的重大改革方案,在方案制订之初即进行全程跟踪,方案提请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前,再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全方位评审,达不到要求不上会。率先在全国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改革事项事前、事中、事后三段评估模式,汇聚党校、社科院、高校、研究所等各种智库力量对重大改革方案把脉问诊。相继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等方案的内评,户籍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PPP投资模式、省直管县等改革项目的第三方评估,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得到及时采纳。

  用督察考核抓成效。督察是推动改革落地的重要举措。我省建立改革督察专员库,邀请公道正派、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作为改革督察专员,采用“一次一授权”“一事一安排”方式对重点改革事项进行专项督察。出台《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让督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1+5+N”的督察模式,形成广泛覆盖的督察网络。灵活运用书面督察、实地督察、全面督察、专项督察、定期督察、“杀回马枪”等多种方式,保持督促改革推进高压态势。公开督察结果,调动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全民皆兵”的督察合力。同时,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省纳入全省绩效考核范畴,分值权重各占考核总分的10%,形成争当改革“马前卒”和“急先锋”的良好氛围。

  一马当先抓改革,万马奔腾齐头进。湖南改革在抓落实中稳步推开,红利在抓落实中加速释放,成效在抓落实中逐步显现,为新常态下湖南各项工作发展提供了巨大活力和动力。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8.2%,居中部第一,达到2.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逆势增长54%;“互联网+”等新增长动力加速释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8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比上年增长9.3%;重点民生项目顺利推进,全省新增城镇就业77.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4%。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突破50%;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取得重大成效,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湖南可期;服务型政府逐渐显现,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理顺;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改革成效进一步提振了干群信心,全省上下改革共识越来越多,改革氛围日益浓厚,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增强。

  “十分春色浓似酒,万里征程壮如虹。”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全省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将迎来大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制度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的庄严承诺,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供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