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湖南大学生团队进入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决赛
多嘎多耶团队在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多嘎多耶团队在决赛中的情景剧表演。
颜值巅峰队在遵义采风。
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于9月21日在遵义市播州区苟坝红色文化创新区成功举办。三个来自湖南高校的大学生团队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过硬的专业知识闯进了决赛。
湖南是个红色旅游大省,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如何在已有的资源上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新老游客,三个大学生团队有着怎样的创意?他们的参赛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 梁兴 实习生 蒋诗涵
【故事一】
IP融入红色旅游,虚拟导游添活力
“火炎焱燚”是湖南师范大学的闫乐给团队起的名字,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次团队闯进了红色旅游创意大赛的决赛,凭借其为红军山设计的IP形象“小红”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此次大赛中,进入复赛的队伍被组委会邀请去遵义采风。“参观女红军纪念馆时,我们几个都哭了。”闫乐说,一个又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女红军故事,触动了大家的心灵,“比如女红军为了革命事业把头发剪了,还有女红军为了革命事业受尽苦难,与丈夫分开80年再见面,临终前送上亲手制作的黑布鞋……”。最终,火炎焱燚团队决定把创意点放到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物上。
采风途中,闫乐一行人游览红军山。山下,红军卫生员龙思泉铜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据介绍,为了给乡亲们治病,龙思泉被敌人虏获并枪杀,牺牲时不满二十岁。听完故事,火炎焱燚团队一致认为,可以把龙思泉做“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把龙思泉制作成“小红”的卡通形象,具有健康、平安、快乐的寓意,“一般红色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如红军衫、徽章,都是大同小异,但‘小红’具有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创意还借鉴日本“熊本熊”的品牌模式,欲将“小红”作为红军山的旅游IP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是一项‘体验’经济,而长期以来游客更多是看景色,使得游客只能得到感官方面的刺激,而不能从深层次感悟红色精神的精髓和内涵。”闫乐说,“小红”不仅可以做成布偶、连环画等纪念品,顺应“纪念品设计+旅游,抹不去的记忆”,还将化身虚拟导游融入网页、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闫乐向记者展示“小红”的平面设计图纸,“在没有普通导游的情况下,‘小红’可以充当特色导游,以主人公视角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使得游客在‘当事人’的讲述中,获得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团队的设想下,“小红”高度拟人化、真实化,并量身定制一系列的主题事件,如药箱失踪、醉酒迷路等,通过故事增强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宣传当地的药文化和酒文化。线上有虚拟“小红”和人们互动,线下有COSPLAY版的“小红”和人们交流,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此外,他们还拟采用IP概念的三层次营销。第一层为起源层——制作关于“小红”的漫画、动画等;二是拓展层——放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三是获利层——套现“授权金”。
【故事二】
“熊猫”踏上长征路,旅途闪出新火花
重庆妹子韩嘉悦带领着“颜值巅峰”队在一个较为严肃的旅游主题——红军长征路上,独辟蹊径地开辟了一条“卖萌”的旅游线路——“雪岭熊风”,不走寻常路的风格让她们赢得了决赛的门票。
“我们是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报上名的。”韩嘉悦略带点庆幸之意,“一般团队有5个人,我们情况特殊,最后只凑齐了4个人。有名男生是一个‘十八线网红’,叫黄鑫诚,主要是看他颜值高,决赛的表演环节能派上大用场。”黄鑫诚也不负所望,最后获得了最佳现场表现奖。
今年大四的韩嘉悦正在湖南广电实习,队员们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实习,大家都是挤牙膏似的把时间凑在一起讨论、制作比赛方案。作为队长的韩嘉悦画得一手好画,负责美编、设计;沈波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执行力较强,负责收集、整合资料;陈振菲对地图比较敏感,想法多。
“指导老师对我们上次‘外国小朋友入境游’的作业印象还挺深刻的,我们便把那次作业翻出来参考。”原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后来发现那次作业主要做了一些长沙和重庆的人文景点,和此次红军长征的主题根本就不沾边。于是,她们只留下了熊猫元素、亲子游、青少年游学等原构架,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上次的作业我们是用熊猫来吸引外国友人,这次我们也想到以熊猫元素去拓展红色路线。”韩嘉悦说,此次制定的路线是从长沙出发,游历川西那些红军长征过的区域,“说到四川便想到熊猫,熊猫和红色线路结合更能赢得人们的青睐”。
“红色旅游是一种人文资源,本身不能再增加新的东西,所以只能通过添加别的元素或者是利用科技来吸引更多的人。”韩嘉悦说,“我们的方案主要是‘红色’旅游+‘绿色’旅游+‘黑白’旅游,除了带领游客驰骋川西大草原外,还会游经花湖、花海、黄河九曲十八弯等自然生态景点。四色元素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使得红色旅游拥有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雪岭熊风”方案的另一个亮点是让人们走进少数民族家中,乡村农家乐摇身一变成民族风情农家乐,充分利用熊猫元素,比如设计熊猫T恤和扇子等纪念品分发给游客,让游客和当地人放飞熊猫风筝等。
【故事三】
“多嘎多耶”红军街规划出文艺范
来自湖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多嘎多耶团队凭借着园林设计扎实的功底,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68所高校的16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闯进决赛,与湖南另外两支参赛团队不同的是更注重旅游区域的业态构建。
多嘎多耶团队的主创人员是一群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的研究生,成员都“身怀绝技”。队长罗翊祯负责统筹、指导;童菲负责制图设计;姚安荻声音条件好又不怯场,负责现场宣讲;张雨辰会吹笛子,在现场表演环节派上大用场。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大部分团队都是文字介绍和现有照片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方案,多嘎多耶团队直接将思路画成一张张手绘进行直观的展示,并且请外援创作沙画视频,将通道红军街绘出浓浓的文艺范儿。
多嘎多耶团队在前期调研通道的红色旅游资源时,发现当地民族文化正在流失,因此在做策划时尽量多地融进当地侗族文化,队名“多嘎多耶”的灵感便是源于侗族语言,汉语的意思是“唱起来,跳起来”,即“唱歌跳舞”之意,希望团队积极向上。
“通道会议是红军长征史上的三大会议之一,我们就想着将这里的红色文化推广一下。”罗翊祯说,指导老师张灵丹给团队的策划方案想了一个题目——“通·中国通”。“通·中国通”的策划理念来源于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队员们将业态体系作为支撑,集思广益,发散思维,以红军街为主干道路,划分区域,设计产品。
“这里原本只有恭城书院一个红色旅游资源,略显突兀,我们就想着设计一条红军街去衬托它,两者相辅相成。”罗翊祯说,“我们构想在红军街口建筑一个景观牌楼,作为标志建筑”,罗翊祯将图纸展示出来,牌楼设计与侗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相映生辉。“针对团体游客设计了两个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活动,一个是‘合拢宴·军民情’,另一个是‘侗家大歌篝火晚会’”。
此外还划分三大主题区域,第一部分为“红创文化”主题,方案设计的红军客栈呈五角星形,门口设有红军造型雕塑;内部古香古色,唤起儿时记忆;另设计有红军食堂、红军邮局、红军书店、草鞋坊等功能各异的店家。第二个主题是“老街古韵”,工艺坊、银饰坊、侗锦坊让老街记忆重现生活。第三个主题是“美食人气”,让游客体验侗家地道的美食。
六大景观节点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红飘带、十送红军、军民鱼水情、通道转兵板画墙、红色记忆、祈福树,“节点是一个旅游景区或者一段道路中给你提供休憩、游览的地方”。总而言之,红军街的业态构建是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立体化的旅游体验的相互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