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淦璋 编辑:胡冲 2016-10-19 09:36:08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8日上午,高铁长沙南站,两列高速列车从站内相继驶出。近年,湖南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民航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淦璋

  过去这5年,湖南保持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达到2.9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10位。

  过去这5年,湖南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不断前行。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11.5∶44.6∶43.9,第三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4.2个百分点,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

  10月18日举行的“迎接党代会 建设新湖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了湖南近5年来的发展成就。

  去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达2.9万亿元

  昔日的农业大省,正在实现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5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10位,五年年均增长10.5%,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68元,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

  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在发布辞中说,省十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万亿元,年均增长21.5%。2015年财政总收入4008.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13.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7%,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达到1.2万亿元,汽车、旅游、住房、健康等消费比重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

  这5年湖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4.6∶43.9,第三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4.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表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养老、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更具发展潜力。

  省发改委介绍,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12.7%。而一增一减,更让效益凸显。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1%和1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4.6个百分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25.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9%,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所有制结构持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9.6%。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2%

  创新已成为一张耀眼的“湖南名片”。省发改委介绍,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

  创新网络布局不断优化,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55家。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享誉全国,取得了速度最快的列车牵引电传动系统、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造技术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创新创业如火如荼,湘江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建成标准厂房2913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4315家。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全面铺开

  近5年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尤其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全面铺开。

  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5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591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296公里,居全国前列。新建和开通运行衡阳南岳机场,机场总数达到6个,新开通国际航线40条。千吨级及以上航道达到700公里,千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106个。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装机总容量3889.1万千瓦,500千伏主干网基本建成,农村电网村改率98.7%,天然气燃气管网覆盖9个地级市。

  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新增供水能力2.7亿立方米。涔天河水库扩建及灌区项目、莽山水库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互联网有线宽带接入端口达1575万个,年均增长27.5%;行政村有线宽带开通率达96.6%,全省家庭有线宽带接入光化率达到53.2%。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建设可以形象理解为“天蓝、水净、地绿”,也可以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找到注脚。

  近5年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排污权交易等改革初见成效。主体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一市两县一片”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武陵山片区、湘江源头区域、衡阳市、宁乡县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低51.6%,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主要江河Ⅲ类以上水质达到96.9%,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耕地保有量维持在5952万亩以上。

  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四大板块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

  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环洞庭湖这四大板块,均已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省发改委介绍,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43.1%,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湘江新区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获批的全国第6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大湘西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6%,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大湘南地区开放开发步伐加快,进出口年均增长29.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9.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环湖公路、生态环境、重点堤垸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临港经济、临港产业发展迅速。

  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省发改委介绍,近5年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838元、10993元,是2010年的1.74和1.96倍。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4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城乡低保分别覆盖127.3万人和318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各类棚户区222.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91.6万户,解决了1000万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16%,义务教育巩固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占GDP比重稳定在5%以上。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改革不断深入。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内实施意见,“三去一补一降”成效逐步显现。财税、金融、投融资等要素市场改革继续深化,医药、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国资、国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进代建制。

  开放步伐加快。全省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3家,总数达到137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4%,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6.4%,对外实际投资年均增长30.2%,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湘潭、衡阳、岳阳综合保税区以及长沙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岳阳城陵矶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等相继获批,内陆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淦璋

编辑:胡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