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正深入湖南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姜润辉 编辑:王娉娉 2016-10-23 11:34:48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2日上午,长沙市金星大道,志愿者骑自行车宣传绿色出行。当天,长沙市举行第八个无车日活动,230余名志愿者从杜鹃广场出发,沿着金星大道做长约7公里的骑行,倡导全市人民选择公共自行车等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记者 田超 摄

  10月19日,首届亚太低碳技术峰会在长沙开幕,峰会主题为“专注低碳技术·共创绿色未来”,旨在研讨和推动低碳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峰会期间,与会国内外代表和专家联合署名的《长沙宣言——亚太低碳技术发展倡议》发布。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开启。碳交易背景下,企业如何抓住市场商机?湖南不少企业看中了“碳排放”的商机, 纷纷向低碳经济要市场、找出路、谋发展。他们成为湖南低碳建设生力军的同时,也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记者 姜润辉

  湖南6项先进低碳技术全球推介

  在首届亚太低碳技术峰会上,《低碳技术投资推荐目录》作为峰会重要成果对外发布,该目录囊括47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低碳技术,涵盖了节能和能效、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新材料等九大领域,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智利等13个国家。

  湖南此次共有6项技术入选该目录,分别是湖南巴陵炉窑节能公司的无旁通不成对换向蓄热燃烧节能技术、湘电风能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技术、湖南光威能源科技公司的空气能和太阳能集成供暖系统技术、Biomass Power Hua Yin公司(注:中英合资公司)的污泥与中药残渣能源化利用、远大住工的工业化建筑技术、远大空调的超高效燃气分布式能源。

  每亩年净碳汇量达14吨的捕碳固碳“高手”速生碳汇草、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有效治理养殖污染的“绿狐尾藻生态治污技术”、道路养护的“就地热再生技术”、全国领先的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正在深入湖南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点项目800多个,投资800亿元

  从2012年开始,湖南省将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累计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重点项目800多个,总投资达800亿元。

  事实上,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创新,湖南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脱硫脱硝技术、工业锅(窑)炉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污泥垃圾焚烧技术、城市公共客运行业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有力地解决了湖南省资源环境难题。

  目前,我省已争取湘潭高新区、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益阳高新区纳入国家低碳园区试点。在省级层面,确定了32家省级低碳社区试点,筛选17家单位作为低碳示范试点,鼓励和支持长沙县开展创建“零碳县” 活动。今年,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及长沙县等市、县还积极申报了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

  正是得益于湖南低碳技术的大力开发及广泛应用,亚行于今年与湖南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促进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决定在湖南长沙共同主办亚太低碳技术峰会并将其长期落户湖南,以促进亚太地区低碳技术合作。

  公益智库成低碳化转型助推剂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8大重点排放行业;目前,我省共有239家企业被纳入碳排放交易范围。不少企业虽纳入了碳交易市场重点排放企业名单,但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无所适从,全国首家地方公益性低碳智库机构的成立,为他们低碳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成立于2013年,由返湘海归人才创立,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在省民政厅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省发改委。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地方公益性低碳智库机构。中心作为融资平台,搭建省内企业与国际各类绿色资金沟通协作的桥梁,同时争取为政府科学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湖南实现低碳发展。

  中心定位于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的智库、企业实现碳转型的顾问、区域开展国际低碳合作的桥梁、低碳技术推广和转移的平台、低碳理念普及的阵地,推出了咨询+执行力的服务模式,核心业务为:区域低碳发展解决方案,低碳项目政策性融资解决方案,企业低碳转型风险方案,新型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中心理事长张繁介绍,中心还会经常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培训,如培训如何填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为12家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资格考试培训等,提升企业能力建设。

  在长沙市靳江路后湖小区,偏居一隅的创客咖啡空间每天迎来不少创业人士。这里原来是一个老粉笔厂,经改造后叫“绿匠工场”,是亚洲开发银行在湖南投建的首个低碳技术公益孵化平台。

  10月15日,亚洲开发银行在湖南的投资顾问陈楠介绍,这个低碳技术公益孵化平台致力于为从事清洁低碳环保的初创企业提供智力、融资和出国支持。“我们将通过沙龙、培训等方式与初创企业分享资源。”陈楠说。目前“绿匠工场”已经与几家企业在对接。

  先锋样本

  碳汇草像韭菜,割了又能迅速长

  深秋,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田心桥村,一大片一米多高、外形类似竹子和高粱的植物长势喜人。这是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雷学军研究种植的速生碳汇草。碳汇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效率非常高,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一亩碳汇草一年能吸收和固化14吨二氧化碳。

  被称为“卖碳翁”的雷学军将速生草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收割后的碳汇草捕捉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后被送到“固碳加工流水线”,通过干燥、粉碎、压缩,最后制作成标准碳产品,可以用来做燃料、饲料、建筑材料、化工用品、草帽篓筐等工艺品。

  “碳汇草能够像韭菜一样在被割掉后迅速长出,一年长五六季,且能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地。”雷学军介绍。

  自2014年提出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县”以来,长沙县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意见(2015年—2025年)》,推广碳汇草种植,开展零碳示范点创建、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等。

  在捕碳技术逐步完备的背景下,长沙县开始构想如何让捕碳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构建完整的“零碳”模式。雷学军介绍,种植一亩速生草,净利润在2000元左右,在速生草技术推广后,准备建一个生物质发电厂,大量使用速生草用于发电。通过速生草固化生产的标准碳产品,也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碳汇交易。目前碳汇草已经在甘肃舟曲等全国各地推广种植。

  农民靠树林“呼吸”就能挣钱

  “今后植树造林不仅可获得林木成材后的收益,还可参与碳汇交易,大约1亩林木每年可产生30元的碳交易收益,农民靠着树林‘呼吸’就能挣钱。”10月16日,湖南省林业厅碳汇管理办公室主任戴成栋介绍。

  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以18万元购买了1万吨林业碳汇指标,成为国内购买林业碳汇的第一笔交易。业内专家、学者对林业碳汇前景表示看好。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确定7个碳汇试点。

  目前我省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我省首个林业碳汇工程试点项目已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启动,面积达8万多亩,涵盖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碳汇、竹子造林、竹子经营碳汇4种类型。

  “十三五”期间,湖南将开发3000万亩碳汇林:位于长沙的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也拟对系统进一步开发建设,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功能。

  戴成栋透露,今年底至明年初,全省将推动50个以上县的国有林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400万亩,力争明年向碳市场提供3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林业碳汇减排量。从2017年起,全省林业碳汇项目全面铺开,每年开发碳汇林保持在600万亩以上。整个“十三五”时期,全省林业碳汇项目总面积将达3000万亩。

  专家预计,未来中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一旦启动,将为林业碳汇交易带来好机遇,让森林的固碳能力变得“有市有价”。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姜润辉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