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朱敏
近年来,长沙坚持聚焦文化强市、促进文化繁荣,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出时代风采和国际风范。“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媒体艺术之都”全国唯一候选城市、“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今年频频传来的喜报更增添了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信心和动力。
日前,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创新创意中心。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常态,长沙为什么要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有哪些思考?将采取哪些行动?对此,记者专访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黎春秋。
A 文创产业是长沙支柱性产业
“文创产业是长沙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长沙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离不开文化之魂的有力支撑。”黎春秋认为,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长沙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也到了这样的发展阶段。
3000年悠悠历史,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长沙这片热土,从来不缺少创新,也从来不缺乏创意。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长沙之所以能够大踏步发展,不断引领时代潮流,就得益于这种精神基因。“创新创意早已融入了长沙人的血液。”
黎春秋告诉记者,长沙现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出2346.3亿元,占GDP比重为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8个百分点,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出版湘军”、“影视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浏阳烟花成为享誉全国、走向奥运的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也缘于740多万长沙人民的精神追求。”黎春秋说,以电影票房为例,长沙从2011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6亿元,5年间翻了将近3.6倍。生活在这座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八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领跑“十年经济增长最快城市”里的市民,对生活品质、精神生活追求都在提升,对创新创意的内容提供自然有更高要求。满足长沙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长沙人民的文化“获得感”,提高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必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长沙跻身“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成为“一带一部”首位城市;京广、沪昆高铁与即将建设的渝厦高铁在长沙交会,成为全国高铁枢纽;黄花国际机场即将迈入“双跑道”时代,迈向枢纽型机场。今日的长沙,战略地位、交通优势愈加凸显。“所有这些,都为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黎春秋说。
B 谈行动
以项目园区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不是喊口号,需要资源要素来支撑。而资源要素的集聚,则要以项目和园区为依托。”黎春秋介绍,“目前全市拥有13个国家级、13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了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优势、品牌效应和政策优势,通过完善总体规划、促进产业融合、培育上市企业等方式,来提高产业集聚能力,进而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今后五年,长沙将以湘江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为重点,以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为两翼,以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恒大海花谷、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后湖国际艺术区、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型园区为承载,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版,提升“文化湘军”竞争力。
“以文化为魂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还要用活动和作品放大影响。”黎春秋认为,内容为王,精品力作是创新创意的最佳形象展示,《雍正王朝》《毛泽东》《长沙保卫战》等影视剧作品之所以享誉全国,是因为这些作品既符合了时代要求,又满足了群众需求。
同时,长沙近年来坚持发挥基础设施优势,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的节会、活动,将更多国际知名艺术家、文艺团体引进长沙,也让更多优秀文化资源走出去。如今,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已吸引世界顶尖的指挥家祖宾·梅塔,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以色列爱乐乐团等来到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举办的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雕塑大师们留下的数十件创意精品成为长沙一道永恒的风景。
“文创产业的内涵重在创意和设计,人才是关键。”黎春秋说,长沙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本地文创人才留长就业,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定向培养、创意大赛等渠道,发挥高校人才在创意设计、数字服务等方面特长,不断培养领军人才,为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撑。
C 谈未来
以国际视野拓宽长沙格局
“如今的长沙,正在着力构建开放大格局,打开开放大通道,做实开放大平台,营造开放大环境。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也要以开放的眼光、国际的视野,不断拓宽长沙格局。”黎春秋说。
湘绣、湘瓷、湘书、湘版动漫、湘产烟花等文创产品走出国门、影响广泛。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周、橘洲音乐节等活动的举办,又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艺术家来长创作、生活。
“长沙有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也有‘快乐长沙’的形象定位,这些都需要得到国际认同。”黎春秋指出,今后五年,长沙将努力推动文化国际化,擦亮“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名片,推动“媒体艺术之都”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快乐长沙”为形象定位开展全球营销,展示长沙文化魅力。
目前,国家、省、市三级都有内容丰富的产业扶持政策。黎春秋认为,关键要提高政策执行力。要在建立健全相关绿色服务通道的基础上,主动为符合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标准的文化企业提供减免税、财政补助等服务。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树立产业发展标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进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
“从近年长沙‘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情况来看,文化创意助力旅游快速发展,与科技融合不断提速,与金融合作日益频繁。”黎春秋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云计算时代的演进,长沙更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产业融合,为文化创意发展再添新活力、新动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敏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