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严晓博
“换肾人”参加运动会?你可能难以想像。但是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强健康,旅游、爬山、打球,和正常人一样,刷新了人们对“换肾”的观念;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运动会上,他们收获了3金、2银、2铜的好成绩。昨日,他们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复查,并和器官移植病友们分享跑赢生命接力赛的心路历程。
换肾后他们更积极生活
据了解,这10位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病友皆做过肾脏移植手术,其中6台在湘雅医院完成。移植时间最长的已20年,最短的于2015年换肾,是我国实行公民自愿捐献器官规定后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相识于湘雅医院病友QQ群、微信群,不仅在线上频频沟通交流,传播正能量,且经常不定期地开展旅游、爬山、打球、聚餐等线下活动,为更多病友带去了希望和阳光。
70后妈妈侯佳已连续参加两届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运动会,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与活力。“一年出去度一次假,有时间就出去短途旅游。”侯佳说,在她康复之后,家人给了她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她也更懂得享受生活,关爱家人。
43岁的伍君华同样接受了肾脏移植。做完手术后,他对工作对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好,尽自己的一份力。伍君华说,现在他每天都会做一些有氧运动,慢跑、走路、打羽毛球等。
呼吁全民关注器官捐赠
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伍列林医生告诉记者,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运动会是由香港移植运动协会主办的公益性运动会,参会人员皆为曾经接受器官及移植和透析人士。该运动会鼓励器官移植者积极面对生活、证明器官移植的价值、呼吁更多人捐赠器官。
运动会的效果是显著的。“感谢天堂的那个他,给了我们重新的机会。”“肾斗士”伍君华说,除了自己获得了新生,也因此结识了一帮很好的朋友,一起去参加比赛就是最好的经历,他称大家为“战友”。
“参加这个运动会,也让我对健康生活更有信心。”侯佳表示,赛场上看到病友积极生活的样子,自己也感觉力量倍增。大家相互之间给予关爱和鼓励,她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活着,尽己所能做公益,回报这个“有爱”的世界,“我们准备成立一个联盟,为器官移植患者提供互助。”
国内器官捐赠率呈上升趋势
据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谢晋良介绍,自1979年以来,该院先后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中国首例异位肝脏移植、中南地区首例心脏移植及我国首例同胞姐妹间的活体肝移植等手术,移植患者年龄最大为63岁,最小的仅14岁,存活时间最长者达20余年。
自2014年10月,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就展开了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相关工作,至今已完成捐献数目70余例、肾移植数130余例,手术成功率100%,病人及移植肾2年存活率100%。
据了解,目前,国内器官捐赠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每10万人口不足一人,上升至目前两到三人,器官捐赠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人口结构及死亡率、市民及其家属的意愿,以及临床因素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严晓博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