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新风拂面党旗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黄祖明 颜石敦 陈艳 编辑:陈佳婕 2016-11-16 09:12:18
时刻新闻
—分享—

  白培生 黄祖明 颜石敦 陈艳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桂阳县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强力实施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尽责履职、凝心聚力、带动致富、为民服务、保障支撑等能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质、全面过硬,让基层和群众有获得感。

  11月中旬,橙黄橘绿时节,我们在该县走村过寨采访,看见一个个村庄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日益变富变美,清新气象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对症施策强堡垒

  静静流淌的小河、青翠葱茏的广场、漂亮的“小洋房”与拱桥、凉亭相映成趣,一个个橘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桂阳县共和农场三关村邱家,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建村七百年,变化就半年;没有共产党,想都不敢想。”邱家门楼上的对联,道出了村子变富变美的秘密。

  以前,三关村是一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后来通过县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引回“能人”配强支村两委班子,基层堡垒战斗力显著增强。

  三关村只是该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桂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斌强介绍,他们针对少数基层党组织威信不高、号召力不强、群众满意率低等问题加大整顿力度,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坚强堡垒。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在对症施策,为此,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三访三查”专项行动,进村入户走访干部群众了解实情,听取意见。

  经过“把脉问诊”,该县对3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出“一村一策”“挂包联驻”等妙方,对症下药。他们采取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有力措施,确保整顿到位。同时,率先在全省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按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发放,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

  桂阳县正和镇极乐村位于西河风光带旁,工作任务重,支村两委班子存在“两张皮”现象。镇党委书记约谈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全面推行村干部定期汇报的工作机制,统一支村两委工作思想,压实干部工作责任。

  在今年新农村建设中,极乐村党支部书记邓大武带头拆除自家杂房,带领村里20余名党员义务帮助村民清理杂物,一星期内拆除3万多平方米废旧杂房。

  目前,通过整顿该县3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销号”,其余6个明显好转,重新焕发战斗力。

  “现在村干部轮流坐班,我们小事找党员,大事找村党支部,不出村就可以解决困难。”在桂阳县黄沙坪街道柏树村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李老汉乐呵呵地告诉我们,现在村干部工作可负责了。

  党建引领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一场攻坚战,桂阳县因地制宜,制定近期、远期计划:今年底13个贫困村、10742名贫困对象全部脱贫,后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兴则经济活。该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力斩“穷根”。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桂阳深谙此理,他们实施“党建+产业扶贫”工程,建立“处级干部帮扶4户、科级干部帮扶3户、一般干部职工帮扶2户、村干部帮扶1户”的精准扶贫帮扶全覆盖的“4321”工作机制,要求全县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并投入2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精准扶贫基金,由驻村工作队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办法进行申报、实施,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奔小康。

  该县白水瑶族乡江友村就是“党建+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之一。11月14日,我们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行,绕过一座座山岭,眼前渐渐开阔起来,只见一条水泥路从江友村穿过,一幢幢农家小院整洁干净,村边山头林木葱翠。

  江友村党支部书记周海燕介绍,他们村离县城有100多公里,偏僻、交通不便,是省级贫困村。如何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她与驻村“第一书记”夏建国深思的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海燕决定依靠山地优势,发动村民种植山椒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2014年,村里不但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建起了白水酸辣椒加工厂,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000元。

  据介绍,通过实施“党建+产业扶贫”工程,目前,该县帮助贫困村成立农村合作社22个,养殖牛羊8087头,发展特色种植7000多亩。今年底13个贫困村、10742名贫困群众脱贫没问题。

  无职党员领“岗位”

  每天早上,桂阳县浩塘镇栗木村无职党员何才荣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把各家垃圾分类一袋袋放进垃圾桶,把不可回收垃圾送到村口指定的回收桶。

  实行农村垃圾分类,被普遍认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在桂阳却日益成为现实。今年底,该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将覆盖50%的行政村,这项工程的推进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密不可分。

  据了解,桂阳县目前共有1.6万余名农村无职党员。今年5月以来,为充分发挥全县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县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设岗定责。全县各村党支部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设置党风廉政监督、政策宣传、流动党员管理、卫生宣传员等15种公益岗位。按照“一岗一职、一岗多职、多岗一职”等自愿申报原则,各村根据申报者的年龄、特长等进行岗位匹配,将政治素质强、身体状况好、热心于公益事业且未担任村、组干部的无职党员,选入到村级事务管理队伍。

  “以前,自己虽是党员,但无职无位,村里的事不便管。现在村里为我们设置了岗位,就应该尽责履职。”桂阳县洋市镇洋市村的无职党员邓金宝说,自从认领党风廉政监督员岗位后,自己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提升无职党员的服务意识,该县采取结对学、帮扶学、插空学、网上学等方式,对无职党员进行岗位培训,增强履职本领。县委组织部按照“每月汇报、半年登记、年底述职”的动态考评办法,对无职党员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和爱岗精神等方面实施“积分评星”精细化管理。考评为优秀的年轻无职党员,优先列入村后备干部培养;考评不合格的进行集中教育培训,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今年144个建制村合并工作能率先在全市完成,得感谢100多个认领撤村并村政策宣传员的无职党员的大力宣传。”该县组织部的同志说。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3万余名农村无职党员认领“岗位”,共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1万余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000余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黄祖明 颜石敦 陈艳

编辑:陈佳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