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近年来大力推进拆违控违、造绿复绿、环境治理等行动,成效显著。图为岳麓大道沿线,绿化草坪、低矮花灌木、高大乔木等错落有致。 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编者按
15日上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杜家毫同志作报告,报告对新湖南新愿景进行了描绘,“五个强省”“富饶美丽幸福”成为关键词,心潮逐浪,激荡三湘。而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如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服务作用,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为实现新愿景贡献长沙力量?本报昨日特派出多路记者,聆听会场内外的声音,一个共同声音在耳边回荡:站在建设“五个强省”的新起跑线上,长沙将当好领跑者,助推湖南从“大”到“强”转变!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谭琳静 李静 彭玮蔚 刘捷萍 凌晴
报告点击
推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推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人才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推动文化发展显著进步,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推动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
经济强省 力争人均GDP达1万美元以上
基础优势 五年来,湖南全力稳增长、促转型,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
愿景目标 未来五年,就是要坚持发展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美元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代表声音
抓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打好头阵
朱东铁(省党代表、天心区委书记):省党代会报告描绘的美好愿景令人鼓舞。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天心区迎来了南城崛起的新机遇,因此要更加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打好头阵,进一步利用好区位优势,争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将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加快三大板块建设,即加快建设底蕴深厚、产业繁荣的长沙外滩,功能完善、服务高端的省府新区,生态优美、产城融合的暮云片区。目前天心区围绕三大板块建设已经铺排重点项目共计53个,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三大板块互相比拼来势良好;其次,进一步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通过结构调优,让我们的区域经济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充分利用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优势,把地理信息产业打造成长沙又一个千亿级产业。
延伸阅读 过去十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33个重点城市首位。近五年,长沙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长沙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上升到第6位。
科教强省 努力建成区域创新高地
基础优势 到2015年,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已位居全国第11位,比“十一五”末前进了4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增幅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型湖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愿景目标 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园区,努力建成区域创新高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弘扬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党代表声音
握紧拳头求突破 集中力量谋创新
赵跃驷(省党代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从人才强省转变为科教强省,这是长沙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及时雨、促进剂、动力源,长沙科技战线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将握紧拳头求突破,集中力量谋创新。
下阶段,长沙科技战线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科技大协同。建议合并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协调科技创新有关发展规划、政策措施、重点项目布局等重大问题,把创新发展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二是形成科技大投入。参照中央科技资金管理,整合各部门、各园区分头管理的财政科技资金。建议建立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召集的科技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拓宽投入渠道,改革投入评价机制;三是突出科技大服务。加快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高校协同的较为完善的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四是构建科技大生态。建立一批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等工程,组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研发机构,发掘未来产业;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建设风险合理承担、收益合理分配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延伸阅读 2011-2015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42%,跃升至8611亿元;产业增加值达2730亿元,年均增长23.75%,占GDP比重从18.16%提升到32.08%,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新的千亿产业。
文化强省 打造文化创意基地 推动文化创新繁荣
基础优势 五年来,湖南着力固根本、树形象,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广电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崀山、老司城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文化湘军”实力在全国领先。文化外宣活动精彩纷呈,湖南故事、湖南声音名扬海外。
愿景目标 打造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文化创新繁荣。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依托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打响湖湘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党代表声音
加快媒体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朱锦辉(省党代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作为省会城市,长沙要在推动文化创新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中有担当、有作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與论特别是主流媒体作用,不断推进文化跨界融合,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建设,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基地,建成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
一是切实抓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二是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各类阵地建设和管理。如在户外电子屏方面,要不断完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规定,提高准入门槛,可以探索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等具有舆论导向把握能力的市属媒体集团专营发布;三是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四是切实加强网络管理,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
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利用好掌上长沙、长沙发布、智慧长沙等“一微两端”平台,促进三大市属媒体由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建设好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议省、市党委政府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对党媒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延伸阅读 长沙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艺术之都”候选城市,获评“东亚文化之都”。
生态强省 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
基础优势 五年来,湖南突出抓治理、建两型,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加快推进“一湖四水”综合治理,圆满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三湘大地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愿景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
党代表声音
启动“智慧环保”建设,让长沙生态环境更美好
付旭明(省党代表,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省党代会报告描绘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新湖南的诗意蓝图。
未来五年,全市环保系统将坚持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启动“智慧环保”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监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预报网络体系,持续推进“清霾”“碧水”“净土”“静音”四大行动,不断提升环境监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发挥市环委会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执政观,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
力争到2021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建成区绿地率达36%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让长沙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延伸阅读 推进拆违控违、造绿复绿、最严城管、环境治理等行动,长沙近年拆除违法建筑175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042公顷,新增各类公园121个,湘江长沙城区段101个排污口全面截污。
开放强省 努力实现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基础优势 五年来,湖南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愿景目标 树立世界眼光,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强省,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部门声音
从三大方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高伟(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长沙作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火车头”,要在引领和带动湖南开放崛起中发挥省会城市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未来五年,长沙将从三大方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招大引强,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和欧洲、北美洲等区域合作,着重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推动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实现倍增,培育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新“千亿级”产业,提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培育优势,促进外经外贸更好发展。围绕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做大做优做强外经贸。积极争创设立自由贸易区,强化黄花综合保税区、湖南高桥大市场旅游购物贸易方式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等外经贸平台建设。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实施抱团出海、境外投资、跨国并购等重点行动。
强化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开放口岸。围绕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口岸通关服务环境。推进长沙申报水果、药品等进口指定口岸和肉类进口指定查验场,强化铁路口岸、航空口岸、水运口岸和黄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用。拓展“五定班列”新线路,扶持“五定班轮”和“中欧班列(长沙)”。
延伸阅读 五年来,长沙打造湖南湘江新区和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双引擎”,获批黄花综合保税区;预计五年累计到位外资196亿美元,年均增长13%;进出口总额达57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在长世界500强企业和本土上市企业分别增至143家、57家,12个国家的签证中心落户长沙。
专家观点
肩负“五个强省”的省会担当 交好长沙发展的历史答卷
尹向东
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使命,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担当。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打造“五个强省”、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进程中,担当省会的光荣使命,这既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历史的责任。
前进方向有旗帜指引,历史责任已扛在肩上。我认为,长沙要担当起四个作用,实现建设“五个强省”的省会使命。一是长沙要在建设“五个强省”中发挥龙头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长沙,要不断提高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支撑地位,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二是长沙要在建设“五个强省”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长沙在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中处于龙头地位,领先、领跑其他市州,应发挥优势统筹长株潭发展,增强对其他市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长沙要在建设“五个强省”中发挥率先示范作用。在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转化、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长沙要在建设“五个强省”中发挥中心枢纽作用。进一步巩固长沙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集聚资源优势,加速领跑湖南。
肩负起省会城市的使命,当好排头兵,湖南迈向“五个强省”的脚步将更铿锵有力,相信“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将会如约而至。(作者系全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敏 谭琳静 李静 彭玮蔚 刘捷萍 凌晴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