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血+造血:新化县凉山村获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称号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智芳 编辑:夏君香 2016-11-20 09:42:08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26日,新化县凉山村,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贺安杰(前排右一)在调研。 记者 傅聪 摄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

  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凉山村

  帮扶单位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介绍

  凉山村位于国家连片特困武陵山区东部,隶属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全村人口225户1030人,680余劳动力人口,482人常年在外务工。全村有土地面积3240亩,林地多、耕地少。凉山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十二个字:山高、石多、缺水、路差、少才、贫血。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900元,大大低于全省和新化县的平均水平,是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确定帮扶的省级贫困村。

  扶贫成效

  ● 帮扶坚持“二不愁三保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贺安杰就扶贫工作专门强调,要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 成立合作社,助力产业发展

  成立了油茶种植等5个合作社,为凉山村产业发展脱贫提供支持。

  ● 修联户路和危房改造

  全村共修8000多米的联户路,以前“出门一身泥”的日子再也不复返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和危房改造政策,至今已经实现56户土坯房改砖房的建设。

  “现在地里干活能拿到3000元/月,已经顶得上过去一年的收成了。”贫困户陈伟华说。省人社厅扶贫工作队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以加强党建为龙头,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为平台,全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筑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打造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近日,凉山村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称号。

  ■记者 王智芳

  【摸底调查】

  基础设施差、贫困户多

  省人社厅帮扶工作队进驻凉山村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扶贫工作队多次走访分布在7个自然寨的13个村民小组,一家一户“拉家常”搞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全村人口225户1030人,680余劳动力人口,482人常年在外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85个、贫困群众242名。由于是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山区,地下大部分是石灰岩,土质不适宜种植作物,产值不高,62%的山林面积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太多好处,反而造成饮水困难,水质差致使患病村民不少。由于土地贫瘠,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70%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妇女、儿童、老人。

  多番调研、论证思考和结合村情民意后,制定了一个驻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向省人社厅党组汇报,确定在脱贫攻艰工作中盯紧盯牢“精准”二字不放松,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分门别类,一户一策,落小落细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厅党组下发专门文件,要求每个处室单位对口帮扶1个贫困户,处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帮扶情况纳入处室年度绩效考核。85个贫困户,户户领到了一张结对帮扶联系卡,各处室单位都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措施。一年多来,全厅16位厅领导全部到村开展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在人事处的领导下,省直部门率先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结对处室、单位领导到村后,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耐心听取贫困群众需求,共同研究脱贫方案,并由干部职工捐助按照每个贫困户1000元的标准送了8.4万元的慰问金。

  【党建工作】

  以扶贫促党建 以党建助扶贫

  扶贫谈党建?乍一听也许会觉得这两件事关系不大!11月5日,当记者看到在大山深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和旗杆后方矗立的两层小楼时,心中却确定了两者之间的必然性。

  “一年前,我们凉山村支两委没有固定的场地,开会、办公都放在村民家中,村民茶余饭后常常是凑在一起打牌聊天,干群矛盾非常突出。”村主任陈厉吾回想起当时那一幕,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现在以扶贫促党建,以党建助扶贫,成效更好。

  现在,在凉山村头,34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成了村里的“地标建筑”。记者注意到,这个村组活动中心,不仅有会议室、政策宣传室、荣誉室,还有图书馆、医疗保健室。活动中心前坪,600多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广场成了村民新去处,“白天大家可以在图书馆里翻翻书,还可以去了解最新政策。晚上,村民还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聚在一起跳广场舞。”

  【民生建设】

  喝上放心水、住上小洋楼

  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处室单位和村支两委,经常给贫困群众送米送油,多次开展衣物、棉被捐赠活动。所有贫困群众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扶贫工作队还联系有关部门、省城的医院和医药公司,开展爱心义诊和医药捐赠活动,针对贫困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捐赠了20多万元的药品。

  随后,是危房改造。凉山村有225户村民,危房户93户,一年多来,工作队争取补贴资金为其中56户危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做了改造,到明年,凉山村将实现人人有房住,且不再有危房。

  根据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的计划,三年内要完成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网升级等多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山塘。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用水,将村里唯一的水库利用起来,请人做了水样检测,将投入120多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保证全村村民都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一年多来,凉山村共争取到各类扶贫开发资金800多万元,在省人社厅的倾心协调下,省建工集团等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到凉山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中来。扶贫工作队继续把目光瞄准着两个重点: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按照水、电、路、网、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的要求,实施安全饮水、公路建设、环保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网络设施等基础工程建设。目前,60千瓦光伏发电、网络宽带进村、移动信号塔增设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规模产业】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助力脱贫

  “扶贫工作不只是要输血,还要造血,只有村民自身有了挣钱的能力,才能真正脱贫。”队长刘强说。

  据了解,省人社厅扶贫工作队把2016年列为了产业发展年。经过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根据凉山村实际,经报厅党组同意,确立了围绕“山”字发展产业的思路,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决定发展高产油茶、珍贵苗木、特色杨梅、生态土鸡养殖和禾花鱼等五大特色产业。围绕贫困户脱贫增收,探索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确定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村里的能人返乡创业或自主创业,最大限度照顾贫困户利益。

  “我们出土地入股,到茶树挂果产油后再分红。前期油茶基地也需要有人料理,我们在地里干活能拿到3000元/月的工资,这对我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已经顶得上过去一年的收成了。” 贫困户陈伟华告诉记者,他因身体多病体弱不能外出务工,家里小孩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经济曾经十分拮据。现在村里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吸纳八成以上贫困户入社,可以解决50个贫困户就业。另外,村里还成立苗木种植合作社,直接帮扶3个组30余户贫困户。100亩禾花鱼基地帮助20多户贫困户大幅增收……

  巨变的凉山,在这个深秋,一步步走向收获的季节。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智芳

编辑:夏君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