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冲大桥
天籁寺
孙水河
湘中大道 柳勇 摄
娄底高铁南站(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万宝新区管委会提供)
刘芾 吴勇 肖江扬 刘厅
在孙水河两岸,于仙女峰脚下,有这么一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地,这就是万宝新区。2011年1月6日,它在建设娄底城市新形象的“集结号”下,大手笔、快速度地开展了“两型新区”的建设。该区党委、管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谱写了它气势磅礴与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
近5年来,万宝新区践行“345”战略。通过统筹管理和功能开发,促进了高端产业与高铁交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产城有机融合、环境生态向好、配套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发展框架,并朝着“长株潭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与“湖湘一流水准新区”的目标进取。
规划,突出“三大功能”
首先,是“大交通”功能。新区决策者深知,随着沪昆与呼南高铁在娄底交会的确定,娄底将成为省内继长沙之后,第二个有着2条南北与东西高铁干线“十”字型穿越的交通枢纽,这意味着赋予了娄底对接“大长沙”,融入“全世界”的资源禀赋;特别加上上瑞、娄怀、潭邵高速在境内的全线贯通,使得该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与综合交通优势凸显,有了建设“内联外通、系统为本、动静结合、管理为重”的交通体系支撑。并建成了“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使高铁商务区成为交通疏解中心,务实推进着商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功能的一体化,大大减少了对中心城区的配套依赖和交通压力。其次,是“大物流”功能。依托中国物流湘中诚通物流园,把新区打造成湖南几何中心的物流功能承载区和快消品批发示范区,并加快完善了保税、仓储等和物流相关联产业的功能。加大政策引导,发展了高端物流业和配套服务业,吸引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要素集聚,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物流组织体系。第三,“大扩容”功能。随着娄星南路、万宝大道、众园路、高丰路以及共荣街、波月街、早元西街、娄底大道等的开工和相继竣工,目前新区境内已然形成“七纵六横”的路网结构,使新区在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之余,犹如骨架有力地支撑着娄底城市的“南移北扩”。
管理,强化 “四个服务”
5年来,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宝新区党委和管委会,共识前瞻,务实进取,打好了“服务牌”:一是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紧紧依托发达的交通体系和广阔腹地,努力发展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商务创新发展的引擎。二是服务“大长沙”一体化发展,并配合服务好“中原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网络化、开放型格局的形成。积极搭建“娄底城镇带”一体化发展平台,通过交通设施和出行服务一体化,带动通勤就业、产业发展、商品市场、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一体化。三是服务“四个娄底”建设。围绕娄底市域“311”功能定位,学习借鉴长沙经开区等先进园区的改革创新经验,突出“两型”引领,促进产城整合。坚持大视野规划、大空间布局、大体制融合、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大气魄赶超。四是服务周边发展,强化辐射功能,引领与带动周边区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改变城乡不均衡的二元结构,实现市域整体跨越式发展。
运作,彰显“五种特色”
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目前,该区总就业规模已达到8至10万人,商务办公人群加快集聚,逐步成为了区域性的就业、商务、商业、贸易与活动中心。遵照娄底市市长杨懿文关于万宝新区要建成“国际化、现代化”新城的指示精神,结合国际商务的通行标准,完善了交通、教育、居住、文化、体育、餐饮等生活配套,降低周边县市地区往返中心城区的通勤和就业强度,把新区建设成为了娄底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推行智慧化发展的特色。从规划、建设和运营各环节入手,探索城市功能区智慧发展的新举措,把先进前沿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新区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了智能楼宇建设、智慧交通应用、智能公共服务等项目在新区的应用;特别积极践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类智慧应用产业在商务区集聚发展。现有中国诚通物流园区、特色文化创意跨境园区、众一健康城、碧桂园、中房集团、战信龙腾、美年信息、掌合天下等企业落户新区。现代商务创新发展的特色。营造有利于现代商务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各门类、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大趋势,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抓住现代商务相关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流动性强的特点,促进交通功能与商务功能、物流功能的深度融合,着力促进各类高端商务要素在新区集聚。商贸旅文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娄底南城交通枢纽过往人流与商务办公人流均在新区形成交汇,使万宝新区成为商旅人士进入娄底的门户。近年,该区党委加强了对各类人流产生需求和溢出效应的研究,着力推进了商务活动、商贸购物、休闲时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业态的互为配套。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按照“宜商、宜业、宜居”标准,新区党委切实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全面倡导“两型”引领。在优化管理、护好绿地与河道上下功夫,依托孙水、永昌河及仙女寨,打造山水景观工程,努力营造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实现了“城”与“市”的繁荣、“物”与“流”的联动、“乐”与“居”的共生目的。
引领走向“高铁新城时代”,是万宝新区党委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到位外资1.3亿美元,实现税收超10亿元,筹措资金近100亿元,完成征迁腾地5000多亩,安置人口2010人,建设完成安置房500户。支持文昌科技与北京有色实现战略合作,助力其轨道交通制动盘填补国内空白,获2016中国“材博会”金奖;引导味菇坊技改,推出了进入香港及海外市场的灰树花、银耳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湘煤机转型智能车库开发获进展。因加强了党风廉洁建设,健全了工程管理与资金支付等规章,从制度上筑牢了拒腐防变的铁墙。近年,新区未发生任何违纪违法事件。进而推动了招商引资的深层拓展,引得北京有色、中国物流、江西众一等抢先进驻,还推动了文昌科技、湘村股份的上市进程。
万宝新区党委书记罗孝贵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他在传达省党代会精神的大会中指出: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要重新审视规划理念,该坚持的坚持,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谋划好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围绕片区开发,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一个新区人都要强化项目是新区开发建设第一要务的意识,整合力量,用更开放的思维,把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适合片区发展的产业项目招进来。三是要在开发模式和理念方面不断创新,围绕高铁南站站前区域走连片集中开发的路子,加大项目落地和征拆力度。四是在资本运作和筹融资方面加强探索实践,要按好中选优的原则寻求合作伙伴,全力支持文昌、味菇坊、湘村股份等企业上市。今后5年,我们会更加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与大长沙的联动,突出低碳生态打造,推进高铁新城品质发展,以在湖南“一带一部”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高铁新城的恢弘气势,再生花的妙笔也可能笔力不支。
展望万宝新区的美好未来,再大胆的想象也可能不是空想。
人们坚信,万宝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能让娄底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坐标系上,更加熠熠生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芾 吴勇 肖江扬 刘厅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