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省湘西州、湘潭、张家界校园暴力发生概率较大
近日,一篇以《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为题的文章在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刷屏,内容披露出北京市“中关村二小校园事件”,“校园暴力”相关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在湖南校园,“校园暴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日前,本报联合腾讯大湘网发起了“2016湖南教育状况调查”,5万多名网友接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幼儿园至高中阶段,遭遇过校园暴力情况的占比达20.45%。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周莉
【现状】 每个学校都存在隐患
“同学们最喜欢乱给我取外号。”在长沙某中学就读初一的李乐(化名)告诉记者,自从本学期入校以来,来自农村、普通话不标准、身材微胖的他,经常成为其他同学欺负的对象。“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就会说些鄙视的话,一下课就一群人围着我,嘲笑我。”李乐说,最开始他找老师反映情况,可老师找对方谈话之后,同学的嘲笑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变本加厉。
“原本挺开朗的一个孩子,突然连续几天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可把我吓坏了。”李乐妈妈张女士对孩子的情况忧心忡忡,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同学间的“小玩笑”,并没有在意,可拿到医院鉴定的轻度抑郁症通知时,她才开始反思。
“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校园暴力隐患,关键在于老师的重视程度。”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校长陈艳萍说,校园暴力分为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三类,主要表现在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经常辱骂同学,甚至受到调皮同学的肢体伤害等。“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管理能力有限,语言暴力现象时有发生,每个学校都存在隐患。”
【原因】 成长环境或为主因
“很多校园暴力都是事出有因。”长沙财经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班主任李昕表示,不少的校园暴力事件起因都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胆小、腼腆、不善言辞、性格骄傲、自私都是潜在因素。”
李昕介绍,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生活习惯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自私、不善于与人共享公共物品,这些往往容易导致矛盾激发。
“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等群体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对象。”李昕说,这些缺乏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压了太多的不满,情绪会逐渐向弱势转移,在一些微小事情的激发下变得“攻击性”特别强,加上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等客观原因,自控能力不强,因此由本来的受害者变为加害者,根本原因是基于情绪而非基于利益。
“ 除了传统的打骂、勒索之外,还有利用QQ、微博等传播手段进行的言语暴力,校园暴力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李昕分析指出,网吧、暴力色情网络游戏等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认同、模仿和示范也是部分冲突事件和校园欺凌产生的重要原因。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校长王谢平认为,欺凌加害者多遭受过家庭暴力 ,当看到父母暴力对待家人或者朋友时,孩子们也会得出“暴力=权力”的错误认识,从而从暴力压制他人中获得控制权甚至快感。特别是当加害者因为欺负弱者而变成学校里广为人知的“强者”,加害者将会变本加厉。
应对
多方联手向校园暴力说“不”
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这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后,再次集中力量向校园暴力说“不”。
记者在多所学校发现,杜绝“校园暴力”已成为中小学校园管理的“重头戏”。例如,博才咸嘉小学已明确要求值日巡查老师要严格管控校园暴力现象,另外还要求各教师在每周例会上将出现的学生纠纷事件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定期组织班级开展教育主题班会。
清水塘二小校长刘云燕表示,真正要解决校园暴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面对暴力现象,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孩子大胆与人交往,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适应性,更要培养孩子对欺负现象敢于说‘不’。”另外,她呼吁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对孩子或他人施暴,否则将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建议
如何防范校园暴力
陈艳萍建议,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同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要与同学结伴而行;并且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谨言慎行的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调查
小学更易出现校园暴力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群殴、羞辱以及烫烟头等事件更是使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等社会教育问题外露。
湘西州、湘潭、张家界校园暴力发生概率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小孩在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家庭,家长已知有过校园暴力情况的为1202例,没有的为4676例,有过校园暴力情况的占比20.45%。也就是说有1/5的家庭小孩遭遇过校园暴力,这还不算一些家长未知的情况。
由此可见,当前校园暴力现象经常出现。同时,对不同学龄阶段研究发现,小学更易出现校园暴力,其比例达到35.69%。这也告诉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小学校园暴力情况。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湘西自治州、湘潭、张家界校园暴力发生概率较大,而娄底、岳阳、长沙三地的校园“相对安全”。
家长认为小孩可以独立自主上学的年龄阶段
在什么年龄段可以让孩子独自去上学是家长们一直在权衡的问题。一方面,在上学路上的各种安全问题让家长不放心;另一方面,又想锻炼孩子的能力。对此,湖南23.63%的家长认为孩子10岁及以上适合独自去上学,22.07%的家长认为孩子独自去上学的最佳年龄是6-7岁,值得一提的是,有4.58%的家长是非常放心孩子在6岁之前独自去学校的。
两成家长认为网络游戏不利于孩子成长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一些环境、行为或现象等因素将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调查显示,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23.92%家长认为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最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其次是赌博行为和黄色暴力,再次则是抽烟、喝酒等行为。
新闻追踪
扔垃圾筐孩子的家长书面道歉
连日来,“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让这所北京市海淀区的名校备受质疑。13日晚,中关村第二小学校长杨刚及三位涉事孩子的班主任吕老师接受了专访。杨刚表示,希望孩子们受到的伤害最小。校方会尽最大努力,让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能够早日回到校园。
14日,记者从学校获悉,亮亮(化名,即扔垃圾筐的同学)和军军(化名,即发笑的同学)的家长已经向学校提交了书面道歉信,向明明及其家长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这件事对3个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将对自己的孩子加强教育。■据新华社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周莉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