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堂什么样的党课,让那么多党员干部泪流满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玉文 编辑:陈佳婕 2016-12-16 09:40:25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9日上午,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教室,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胡蓉正在讲课。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玉文

  一位80后女讲解员,一堂两个半小时的党课。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胡蓉一堂题为“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的党课,半年之内,200多次演讲,让参加省委党校学习培训的处级干部、让参加“两学一做”学习培训的高校教学骨干、正值青春的大学学子泪流满面。

  是什么样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度共鸣?

  是什么样的细节,触动了心灵最柔弱的地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2月9日上午9时,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教室。

  胡蓉为河北地质大学党性教育培训班学员进行专题教学,她所讲授的课程就是“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

  随着胡蓉声情并茂的演讲和多媒体呈现,听众穿越时空,回到近百年中国苦难辉煌的历史现场。杨开慧与毛泽东因为共同信仰而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让许多听众眼含热泪。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杨开慧则回到长沙板仓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在了日记里。她写下了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她也写下对丈夫无尽的牵念。”

  胡蓉娓娓道来,学员的思绪也被胡蓉带到了故事之中。

  关于丈夫的志向和才华,杨开慧这样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一个爱人!我十分地爱他。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了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也是为了他而生的,假若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面对内心的困苦和生活的艰辛,杨开慧留下了这样的句子:

  ——又是一晚的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抱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也拿不开。

  对于丈夫的思念,杨开慧写下这样的句子: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这四千多字的手稿,已经被岁月侵蚀得陈迹斑斑,一个女性爱情火焰,就这样,在黑暗而狭小的空间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在‘天翻地覆慨而康’的家国叙事中,这些信件只能是深藏幕后。”胡蓉深情的评述。

  毛主席何尝不思念自己的妻子,1957年5月,他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表达对杨开慧深深的思念: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毛主席为了让无数中国人有一个幸福的家,牺牲了自己的小家。非常遗憾的是,直到逝世他都没能看到妻子的这些文字。杨开慧,把对丈夫的牵挂,都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这些文稿,直到1982年房子整修才得以重现人间。”

  胡蓉讲到此处,也是有些哽咽。记者看见现场很多人在抹眼泪。

  这堂党课,从毛主席留下的遗物为切入点,从“廉洁无私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慈严并重的亲情关系”四个方面去展现毛主席的崇高风范与伟大品格。

  在现场,记者感受到胡蓉从细节出发、从故事入手,在恢弘的历史纵深背景下,将毛主席还原成一位普通丈夫、父亲,质朴地讲述他的情怀、理想、情感,课件中呈现的一张张清楚的发票、一件件打满补丁的衣物、一封封慈严相济的家书……如此真实,如此无私,记者也忍不住落泪。

  这些衣物上,是否也浸染过一位父亲思念的泪水?

  胡蓉讲述的毛泽东一直默默珍藏着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毛岸英衣物的故事,更是让听课的人哽咽难语。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在北京中南海,毛主席把儿子的衣物一直保存了整整26年。期间,主席在北京搬家至少5次,但他瞒住了所有的工作人员,直至1990年清理主席遗物时才被无意中发现。

  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配乐中,胡蓉声情并茂地为学员讲述这个故事,她夹叙夹议,学员的情绪很快就进入了故事之中。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共享天伦?毛主席深深爱着他的长子毛岸英。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毅然决然地将年仅28岁的儿子送上了前线。可是,34天后,毛岸英牺牲了。噩耗传到中南海,毛主席沉默了很久很久:“战争嘛,总要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真的是没有什么吗?那这些衣物呢?夜深人静,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一个老年丧子的父亲,独自一个人把孩子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放到衣柜的深处。这一切,是发生在那个悲痛消息传来的夜晚吗?

  ——毛岸英牺牲后,有人曾经建议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毛主席却说:“不必了,共产党人死在哪就埋在哪吧。”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拒绝了这份真诚的好意。在文件上,毛主席写下这样一句话: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可这些衣物呢?一个把儿子的毛巾和袜子都视若珍宝的父亲,真的就不想让儿子回到祖国、回到他的身边吗?

  不!他思念岸英!像天下每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一样,他一次又一次把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地抚摸。这些衣物上,是否也浸染过一位父亲思念的泪水?

  毛主席抚摸着这些衣物,思绪万千,儿子短短28年的一生历经了多少磨难:

  年幼就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捕入狱,曾在上海街头流浪五年;

  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刻苦学习,在苏德战场英勇作战;

  在全国各地学工学农,在北京香山他们促膝谈心……

  这一幕幕都让他痛彻心扉。可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陪伴他的只有这几件衣物。

  ——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获知噩耗沉默的那一刻,毛主席内心深处忍受的是怎样的悲痛?谁能想象,在北京中南海,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度过了多少个睹物思人的不眠长夜!

  谁又能知道,毛主席无私博大的胸怀,深藏的父爱是多么绵远,多么深长!

  胡蓉慢慢讲来,将毛主席从一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平凡的父亲。这样的讲述走进了学员心灵的深处,这样的讲述也最为打动人的心扉。

  讲者深情,听者动情,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毛主席的精神,多少代都不过时”

  思潮翻滚、泪在眼帘、心潮涌动、激情再燃。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12月9日,河北地质大学党性教育培训班就在韶山开班。

  12月9日,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河北地质大学党委书记李军就坐在第一排听了胡蓉的课程。课一完毕,他在稿纸上写下了十六个字的感想。李军告诉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他前后三次来过韶山,这次听了胡蓉的课程,他感慨良多:“毛主席的精神再一次打动了我,毛主席的精神,多少代都不过时。”

  彭洁,岳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省委党校2016主体班处三班学员。12月8日上午,她在韶山听了胡蓉的现场教学,电话中,彭洁向记者描述现场听课感受时又一次热泪盈眶,回到单位,她就召集单位党员开会学习。彭洁说,听了这堂课,她最大的感触就是领导干部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我们要知道我们党成立之初的理想和信念,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发。

  “主席一件衣服打了70多个补丁还在穿,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正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湖南建工集团北方工程局局长蒋建良说:“主席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教育最好的教材。”

  “现在想起来,都还要流眼泪。”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刘海洲学员说,胡蓉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声情并茂。“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更应坚持不忘初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海洲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玉文

编辑:陈佳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