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通讯员 王吉平 闫利鹏
初冬时节,洞庭湖畔,芦花如雪,苇秆金黄。
湖南现有芦苇面积近100万亩,占全国的13%,年产芦苇8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30%。岳阳、益阳、常德等地是芦苇主产区,岳阳的东洞庭湖的芦苇尤为壮观。由于成本过高、机器性能不稳定等原因,目前,芦苇收割还是人工砍伐。
每年的9、10月开始,这里的芦苇场便开始热闹起来。从湘西、贵州、四川等地过来的上万名砍苇人,相继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人均砍芦苇25吨左右,可获报酬约1.5万元。
12月7日至9日,记者来到这里,跟踪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像冬季的候鸟,来到洞庭湖。望不到边的芦苇场,是他们近3个月的“舞台”。砍伐芦苇、捆绑、扎堆,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每天天刚亮,砍苇人就带着砍刀、饭菜和水赶往芦苇场,直到天黑收工,晚上则住在用芦苇搭建的窝棚里。除了劳动强度大以外,他们还得克服湿气严重、用水用电不方便等困难。
68岁的石和珍是凤凰县人,左手残疾的他想多赚一点钱,回老家帮儿子尽快找一个媳妇,也想趁着还能走动,来看看这美丽的洞庭湖。
隆回县的90后沈五龙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带着老婆和一岁多的小女儿来到这里。只读了小学三年级的他希望努力赚钱,让孩子多读书,不要像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讲。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健
编辑:夏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