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华 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光平 王少军 编辑:康晓乔 2016-12-30 10:39:26
时刻新闻
—分享—

  温氏养殖一体化(饲料厂)王少军 摄

  李光平 王少军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加快脱贫摘帽和小康江华建设步伐。”“十二五”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与广东、广西交界,是 “老、少、边、穷”的县份。全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瑶族人口34万,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十二五”期间,江华GD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分别是12.0%、29.2%、21.2%、28.3%、14.9%,增幅连续三年居永州市第一,绩效评估考核连续三年居永州市第一。2013年-2015年,全县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由74.5%提升为90.4%,近三年分别被评为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

  解放思想 激发小康建设动力

  江华把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执行力、激发奋进动力作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江华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推动思想大解放。长期以来,江华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严重。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该县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到广东、浙江等省与江华县情相似的发达山区县学习考察,邀请专家、教授到江华讲课,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经过深刻的思想洗礼,借鉴了经验,激活了思维,全县上下统一了“江华要加快发展,除了上级支持,更需自身努力”的认识,树立了“事在人为,别人能做到的江华也能做到”的雄心壮志。二是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后就会失去尊严,发展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面对部分干部群众安于现状,以“贫困县帽子”为荣的现象,该县县委发出了“要奋发图强,为江华的尊严和光荣而奋斗”的号召,作出了《加快科学赶超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于切实肩负如期脱贫摘帽政治责任历史责任的决议》,提出了力争2017年脱贫摘帽,力争2017年全面实现三类县小康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发扬“主人翁”精神,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唤醒了干部群众建设小康江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主动作为,启动了内生动力。三是强化干部执行力。该县围绕事业用干部,以小康建设实绩论英雄,把工作实绩和干部任用挂钩,在创先争优、绩效考核、小康建设、精准扶贫、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财源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考核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奖罚力度,让各级干部个个都有任务、有竞争、有动力,全县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理清思路 确定小康建设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科学发展首先思路要赶超。该县将全县划分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区、绿色农业发展区、城镇工贸发展区”三大功能区,提出了打造瑶族生态旅游胜地、新兴工业县、绿色农业基地、边贸物流中心、文明幸福之乡的目标。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他们认为良好的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把绿色生态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用生态文化旅游的理念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打造“神州瑶都”,把江华建成中国瑶族文化的研究中心、传承中心、开发中心、展示中心,建设瑶族旅游城市,打造知名瑶族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坚持“开放兴县”战略,他们牢固树立“没有不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开放的行业,大开放才能大发展”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十二五”期间共引进项目188个,利用外资3.95亿美元,内联引资194亿元。目前已有九恒集团、中国五矿、中国稀土、中国风电、广东温氏、山东正海磁材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和集团进驻江华投资办工业;坚持“民营活县”战略,他们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培育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市场主体,大力营造公平、开放、高效的市场环境,激活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该县市场主体有1.32万余户;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他们把做强产业做为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支撑。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稀土新材料、新型建材、矿冶循环、农林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产业,新增产能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形成了以有机水果、有机茶叶、有机稻、优质玉米、食用菌、生猪、烟草等为主的绿色农业产业。该县还大力打造“神州瑶都”旅游品牌,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正视差距 创造小康建设优势

  民族后发地区最大的出路在于创造优势。优势不会与生俱来,没有优势,该县创造优势,没有条件,该县创造条件。他们积极创造政策优势,用好用活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政策,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县、“135”工程和上级支持政策,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同时积极创造要素保障优势,他们探索了“两置换、两保障、两转变”的征地模式,近三年征地1.5万亩,保证了用地需求;创建了省级金融安全区,新引进了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每年新增贷款均居永州市前列。他们还积极创造园区平台优势,建立了经开区联席会议机制,要求各级各部门服务服从于经开区的工作。他们将25项审批权限下放到园区,部门“见文行文”、“见章盖章”。五年投入18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另外,他们创造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势和服务环境优势,近五年来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6亿元,改善内部交通环境,打造湘粤桂区域性边贸物流中心,加快融入珠三角、长株潭6小时经济圈。他们牢固树立“项目的成功就是江华的成功,企业的做大做强就是江华的做大做强”理念,大力打造诚信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企业实行“母亲式”服务,对不执行、慢执行、乱执行、软执行的坚决问责,推动全县上下“人人为项目服务、个个为项目出力”,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

  增进团结 凝聚小康建设合力

  该县坚持各族人民共享事业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一是抓好民生民利。他们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每年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突出抓好民族教育,五年来共投入14.08亿元实施合格校园、县城学校提质扩容、教师安居等“七大教育工程”,该县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进入全市前列。他们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来抓,两年脱贫4.8万人。二是改善人居环境。该县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生态县、省园林县城。“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总投入116亿元,建设了瑶族图腾园、火车站广场、盘王殿广场等13个城市森林公园。投入5.3亿元建设了高品质的瑶都大道、滨江大道、城北大道等,把江华打造成有较强吸引力的城市,让每个江华人都能够共享优良生活环境。三是增进民族团结。他们坚持依法治县,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该县连续十年被评为“省平安县”,九次被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县”,荣获了“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和“全国平安畅通县”称号。该县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全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携手共建小康江华,唱响了“共建一个家、共圆一个梦”的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光平 王少军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