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贺佳
12月29日上午,冬日暖阳和煦。湖南宾馆三楼会议中心,暖意融融。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卫生与健康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动员全省上下共同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卫生与健康关乎千家万户,推进全民健康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如何合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如何实现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郴州市、武冈市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医改“攻坚克难”,激活基层内生动力
建设健康湖南,医改是“重头戏”,也是“攻坚战”。
长沙市抓住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契机,坚持综合医改“一盘棋”。2012年以来,长沙市分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6年1月1日,全面启动省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部、省、市属共25家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
“医疗”是深化医改的“前沿阵地”,而破解医改难题,还需“医保”“医药”改革共同发力,实现“三医”联动。长沙市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实施大病保险以及大病保险特殊药品制度,推行以病种分值为核心,以“总量控制、额度分配、按月预拨、年终决算”为结算办法的总额控制付费方式,推进医保改革。
长期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症结在于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如何让百姓愿意留在“家门口”看病?武冈市从2015年下半年起全力实施“健康按揭工程”,给每个村卫生室预算投资35万元,对299个村卫生室同步进行标准化建设,补齐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建强村医队伍,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迈好分级诊疗第一步。
为了建立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长沙市所有市级医院与29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医疗联合体,每个医联体由市财政补贴30万元,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如今,浏阳市、宁乡县本地就诊率达95%以上。
中医药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对提高基层卫生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株洲市在全面深化医改中统筹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近两年,财政共投入9.6亿元,用于该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完成了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100%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的乡镇卫生院建起了标准化中医馆。2015年,株洲市中医医院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比例由2012年的39.36%上升到43.39%。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推进全民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作为全省首个全民健身示范城市,湘潭市着力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体育设施便民化、群体活动常态化、服务体系网格化,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该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3平方米,形成了以大型体育场馆为支撑,以街道、社区、乡镇、村基层体育设施为重点,以学校、绿地、广场、公园和民营健身设施等为补充的“10分钟健身圈”。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湘潭市开展“健康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健康大讲堂”等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2015年,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全民健康的“靠山”。郴州市以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该市城区关闭了马路(露天)市场,主次干道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清洗保洁常态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7%;农村全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垃圾分类收运、综合处理和清扫保洁一体化服务。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郴州市持续开展城乡绿化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1%。这些年,郴州市新增6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面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任务,成功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涵敏 贺佳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