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周小华
四年,弹指一挥间。
回望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四年,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四年,也是聚焦热点关注民生的四年,更是发挥作用积极履职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新常态下取得新突破,在新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圆满完成了本届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人大常委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绚烂的篇章!
立法为民:开门立法 科学立法
“四年来共制定地方性法规7部,修改1部,废止3部。”
数字虽枯燥,彰显的是本届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法为民,以及推动长沙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作用。
制定的法律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在科学立法。始终坚持“依法立法”“开门立法”,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法宝”。回顾几年来的立法工作,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袁观清深有感触。
我们不会忘记,本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每年都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所有法规草案都公开征求意见,让普通百姓对立法有知情权、参与权。
我们仍然记得,常委会经常采取举行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立法专家与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一切都是为了科学立法,也是立法为民。所以,本届人大常委会修改了《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并制定了《长沙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规程》;所以,本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对报备的29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登记备查;所以,本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立法后评估工作,委托第三方对《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长沙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5部法规进行评估,实现了评估工作的常态化与社会化。
立法必须听民声,顺民意,遂民愿,接地气。
黑救护车屡禁不止,打了急救电话医院之间却踢起了“皮球”……于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长沙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用法治力量提升生命救治水平;马路修了挖,挖了又修,于是,《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出台,“马路拉链”现象得到遏制;向母亲河湘江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现象时有出现,于是,《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颁布,缚住了直排湘江的“苍龙”。
监督为公:深化形式 提升实效
依法监督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之一。
如何让监督更“得法”?本届人大常委会紧扣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大监督工作力度,深化监督工作形式,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钱用在正地方。市人大常委会就是要为老百姓管好钱,看好政府的钱袋子。”本届常委会以推进全口径管理为重点,深化对财政预决算的审查监督。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政府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率先全省将“四部预算”全面提交代表大会审查。前移监督“关口”,提前介入政府预算草案编制,对政府组成部门预算草案由原来的个别审查变为全面审查,将原来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也纳入了审查范围。
加强事中监督,通过对重点支出、重大项目投资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强化事后监督,逐步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常委会报告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部门向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监督要“得法”,必须贴近民生,才能取得实效。
2015年,根据新环保法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首次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报告。从此,每年听取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环保监督工作实现了常态化。
为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基层医疗服务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开展基层卫生工作专题调研,推动政府制定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大幅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为了让母亲河湘江不受污染,老百姓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连续3年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支持政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湘江库区截污治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果。
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特邀代表提出了20个食品安全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市政府、市农业委、市卫计委、市城管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负责人到场应询,坦诚作答。
为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民生热点问题和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本届常委会把深入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作为监督工作重点,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一步规范了司法行为,增强了司法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成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一张闪亮“名片”。
服务为上:创新举措打造品牌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开展靠代表,人大工作水平看代表。”
本届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大胆创新工作方式,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活动,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精心打造的一个活动品牌。2013年,本届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双联”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市人大代表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可侧重联系一个基层单位”。不仅对代表履职提出了刚性要求,还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信息平台,为代表履职搭建了平台,实现了代表与常委会、代表与选民沟通与联系“零距离”。
在长沙这片热土上,500余名市人大代表,怀揣人民的信任,肩负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职,热情奉献,涌现了一批投身经济发展、敢于为民代言、热心公益事业的先进典型,唱响了一曲曲“依法履职·走在前列”的动人旋律。
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胡学明“致富不忘家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修建“致富路”,为流动党员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罗丽芬代表用大爱唱响“孝文化”主旋律,建功“人生后花园”,耗资1000多万元建设“抗战主题园”,无偿为抗战老兵打造“最后的军营”;李志代表深耕本土娱乐文化,始终为老百姓谋福利,每当遇到重大灾害和需要帮助的人,她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代表的典型引导作用,连续4年开展“六个走在前列·人大代表风采”宣传报道活动,70余名来自一线的代表的履职故事感人至深。
代表履职是否有热情,有效果,办理代表建议很重要。本届人大常委会大胆创新代表建议、议案办理工作机制,采取“牵头领办、规范交办、挂牌督办、跟踪督办”的工作模式,力促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升。
天心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也是长沙近代历史的见证。但因年代久远,景区的设施日渐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公园及市民对公园游园品质的需求。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高智麟提出了《关于加快天心阁提质改造的建议》。为认真办理好这一建议,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程带领城环委、联工委等相关部门实地视察,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积极推进提质改造工作,预计该项目在2018年全面完成。
从2015年起将代表建议目录及承办单位在人大网站公开,并在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建议办理情况;
每年选取8-16件重点建议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牵头督办;
助推政府实行市长领办代表建议制度,市长、副市长每年分别领办1-2件代表建议……
规范办理程序,落实办理责任,注重示范引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亮点纷呈。本届以来,共办理和督办代表建议1341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1278件,占办理总数的95%以上,儿童医疗中心建设、环卫工人“五险”补缴、开福寺及周边环境改造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届常委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依托活动载体,坚持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人大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心中有民。
——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树立人大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通过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扎实有序地推进换届工作,确保全市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本届常委会任期即将届满,但他们那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心系百姓的情怀、开拓奋进的精神,都将成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必将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小华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