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岳霞 通讯员 黄军山
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最爱上的课之一,是陈善冰老师的音乐课,它的代号就是“快乐”。
在一般人眼里,音乐好像有很多密码,要懂不容易。作为第四届“感动星城·十大魅力教师”,陈善冰带孩子们破译密码的方式很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与花哨的教学手段,“只要抓住了音乐这一本体,用音乐手段去解决音乐课堂中的问题,即便只有简单的七个音符,也能在教师的精细设计之后,呈现出一场音乐会的效果”。
实践教育新理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学唱蒙古歌,陈善冰会和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同学们,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到了蒙古大草原,大家看到了什么?”“有草原!”“有蓝天!”“蓝天上还飞着……”“雄鹰!雄鹰!”“同学们,想象我们正围着蒙古包。来,张开手臂,拥抱阳光。”随之,旋律响起,陈善冰就着张开的双臂、跟着节奏上下起伏摆动,模仿雄鹰飞翔的姿态。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纷纷进入飞翔状态。
听赏音乐,陈善冰会领着孩子们一同探究,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体验、享受音乐的美妙。他们用行进走步体验进行曲;用手势舞表现欢快、跳跃的乐段;用拍手击掌参与合作的愉悦;用随乐歌唱表达音乐主题的优美……
陈善冰是长沙唯一一名连续两届任市艺术(音乐)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的音乐老师,担任长沙市小学音乐学科首席名师那年,他30岁。这是一个事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人生成熟的过程。2001年大学毕业的陈善冰考入砂子塘小学,被分配到当时比较偏远的天华寄宿制学校担任专职音乐教师,起初有些不适应。除了对顽皮的孩子缺乏管理经验,更多还来自对这份职业的不自信:“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害怕去参加同学聚会。他们不是大学老师,就是在专业乐团或歌舞剧院任职,似乎只有我是小学老师。”
最终,陈善冰坚持了下来,在多年的执教磨砺中有了自己对课堂的认知,他率先提出了“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
敢啃课堂硬骨头:选择合唱教学为研究方向
他爱上了小学音乐教育,几次患病,都不愿脱离工作岗位,从未因私耽误一节课,他的父亲因脑干出血在重症ICU病房三个多月,他也从未耽误过一项工作。学生说他是良师益友,家长说遇上他是孩子的福气。
合唱课是小学音乐课中比较难攻克的课型,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因为畏难选择了忽略,“这是块硬骨头,既然没人啃,我想去尝试”。陈善冰学的是理论作曲,这一专业素养为他的课堂合唱教学添色不少。基于此,2010年长沙市陈善冰艺术(音乐)名师工作室成立后,他选择课堂合唱教学为研究方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改革的研究》在2011年正式立项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2013年结题并获得课题成果一等奖。他指挥学生多次赴奥地利维也纳、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参赛,均载誉而归。
担任长沙市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六年期间,他多次远赴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开设教学示范课,他主编并参与编写出版了20余万字的教育教学著作等;作为音乐国培、省培专家,他经常在湖南、广东、安徽、重庆、山西、云南等全国各地开展教材、教学、教法的专题培训讲座。
走进音乐课堂,陈善冰给自己安上翅膀,给孩子们插上翅膀,体验感受,要多美有多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霞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