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岳麓区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城区发展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丛笑 编辑:王娉娉 2017-01-06 10:46:15
时刻新闻
—分享—

岳麓教育成为区域价值闪亮名片。

优质教育资源无缝对接,满足群众就近上学,“读好书”的需求。

名校纷纷落址岳麓,学子在家门口读名校的梦想成为现实。本版照片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杨松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周丛笑 通讯员 文晓明

  作为长沙教育盘子最大、最丰富的区,岳麓区聚集了2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109所中小学校,93所民办学校,134所幼儿园。岳麓区已从传统农村、城郊结合部演变为长沙城市发展的核心区,正崛起为长沙的西引擎、西高地。岳麓教育,也正以领跑者的姿态,与城市一起成长,成为区域价值的闪亮名片。如何使之成为加快城区进程的助推器,岳麓教育人以大视野、大智慧,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促进教育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走自己特色发展之路。

  A “幼小中”同步配套,确保“有书读”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岳麓区制定了《岳麓区中小学校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岳麓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学校,统筹城乡学校,确保学校布点科学、规范、无盲点、合民情。为避免简单撤点并校,岳麓区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片区开发学校建设优先,改建学校一律先建后拆,合理布局密度。

  根据《岳麓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岳麓区围绕教育资源空间布局,查找教育“短板”。制定了《岳麓区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方案》,在全区推进“一带一片”计划,以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计划促进城区教育优质均衡,以雨莲含片区集约整合带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确保“有书读”。进一步优化校园规划,让优美的校园与良好的育人环境成为宜居岳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近读书

  楼盘建到哪里,学校就配套到哪里

  2012年完成了岳麓区实验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坪塘街道绿荷塘小学等3所学校的竣工并开学。古塘小学附属幼儿园等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毕并交付使用。

  2013年,滨江小学建成开学,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

  2014年实现博才实验中学南校区(江山帝景中学)、博才洋湖小学、博才梅溪湖小学、岳麓二小等6所新建学校的开学。

  2015年新建成岳麓区第五实验小学、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麓山国际小学、长郡滨江中学等8所学校,新增6所公办幼儿园。

  2016年实现岳麓区实验小学西校区、湖南师大附属滨江学校等5所学校顺利开学。整体扩充学前教育学位700多个……

  综合统计,5年来,岳麓区新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小学(幼儿园)38所,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万余个,教育容量较5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河东一个区的教育容量,近年来新建开学学校均居全省、全市前列,配套建校数量居全省之首。

  每年来岳麓区安家置业的人口在骤增,岳麓区用行动证实了楼盘建到哪里,学校就配套到哪里。特别是梅溪湖、洋湖、滨江等人口密集片区,配套学校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拥有一大批有规模、有特色、高标准的学校,成为了岳麓教育发展的新名片,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坐标。未来两年,岳麓区还将新增35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3万余个。科学、便捷的就学生态圈形成,基本实现了“就近读书”。

  提质改造

  名校老校焕发出新生机

  一串串数字彰显学校提质改造的力度。

  2015年,岳麓区对23个城区学校、22个农村学校、10个公立幼儿园进行了提质改造,对16个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改造,对10个新建学校进行二次装修。投入2000万元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对53所学校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亮化……

  2016年,岳麓区创新推进“一带一片”计划,即沿江教育风光带振兴计划和雨莲含(雨敞坪镇、莲花镇、含浦街道)片区教育提质计划。

  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认为,岳麓区要推进城区教育的优质均衡,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振兴这批沿江老校,通过实施联管、托管、带管,将这批老校优化整合、提质改造,打造成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沿江学校硬件不够“硬”、软件相对不够完善的状况,2016年3月,岳麓区教育局出台《岳麓区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计划》。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告诉记者,该方案明确第一期工程实施学校包括长沙市第19中学、28中学(岳麓外国语实验中学)、靳江小学等12所学校,三年投入数亿元资金,对这些学校进行大规模硬件改造,制定原址扩建、择址重建计划,大幅度优化师资队伍,大手笔谋划特色发展。

  沿江教育风光带振兴计划正在强力推进,已获市教育局1200万元的支持。计划实施后,各学校强化管理,与设计单位衔接,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校园特色,昔日的老学校已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雨莲含片区新建学校的不断推进,通过发挥新学校的标杆和引领作用,辐射片区内其他学校,实现共同进步。新建成的莲花镇中心小学(岳麓区第5实验小学)刚办学不到一年时间,已成为新农村学校的名片。与该学校相邻的是今年即将建成开学的长沙市综合性实践基地,将成为省、市校外活动课程建设研究与发展、实践基地教师培训与交流、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服务与咨询的中心。该片区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孩子们感受独有的“农乐”,引领乡村学校走出一条重体验、强实践、勤探索的发展之路。

  B 三措并举,确保“读好书”

  幼儿教育“集团化”

  岳麓区坚持建成一所学校(幼儿园)就办好一所学校(幼儿园),全学段优质教育遍布全区。

  通过“老园带领新园、公办引领民办、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名园办普惠”工程,通过“l+N”连锁办园模式,公开竞标引进了北师大辅仁幼儿园、诺贝尔幼教集团、蓓蕾幼教集团、繁星幼教等知名幼儿园,办成国有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引进的名园通过优化管理培训团队,按照市级示范园标准进行装修,承诺收费标准不高于公办园,发挥了名园的普惠示范作用,让老百姓上得起“名园”。该区已开办的9所名园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有4所被认定为市一级普惠园,为周边的民办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岳麓幼儿教育集团下共有22所公办幼儿园,“岳麓幼教”遍布岳麓城区和乡村角落。

  目前,全区已拥有省市示范园14所、公办园33所、普惠园60所。省市示范园数量之多、公办幼儿园容量之大、普惠幼儿园增长之快,在省市独领风骚,并作为唯一的城区代表,在全国做典型发言。

  小学教育“系列化”

  岳麓区小学教育采取“系列化”发展策略,如博才寄宿小学“以一带多”,岳麓、麓山实验实行捆绑发展,形成多组优质教育系列,推动了岳麓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博才教育创办20年,品牌辐射整个岳麓区,已拥有博才寄宿、博才洋湖、博才梅溪湖、博才中海等10个多元校区,带动了岳麓区新建学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岳麓教育的高品质均衡发展。同时,一大批新建学校纷纷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岳麓一小的英语特色、岳麓区实验小学的“两型”特色、滨江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岳麓二小的国学启蒙教育、绿荷塘小学的养成教育、教师进修附小的诚信教育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同时,委托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办好麓山兰亭实验小学,委托长沙市实验小学办好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这些新建学校成长迅速,成为广受欢迎的新优质教育品牌。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招生新政,实施阳光招生,缓解“择校热”。岳麓区通过区内优质小学与邻近的薄弱小学结对,实行“一校两区”,让薄弱小学成为优质小学的新校区,实行“捆绑式”发展,快速促进区内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满足群众就近入学、“读好书”的需求。通过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管理要求、统一资源共享、统一责任担当、统一目标追求,实现优质资源无缝对接,确保两个校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与岳麓区实验小学相隔一条公路的新学校秋季开学后,实行“一校两区”制,由岳麓区实验小学统一管理,成为该校的西校区。城区的谷峰小学、咸嘉湖小学两所薄弱学校,分别并入相邻的博才卓越小学、博才寄宿小学,成为其分校区。三汊矶小学和靳江小学分别并入白马小学和麓山兰亭小学。博才教育联盟与知名的在线教育品牌、上市公司拓维信息公司合作办学,双方凭各自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强强联手,合作创建了博才拓维小学,学校开学才几个月就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认可。在“互联网+教育”上进行探索、创新和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优化教育,探索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基础、以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学校打造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标杆学校。

  中学教育“品牌化”

  在中学教育阶段,岳麓区采用与名校合作办学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与优质中学教育资源零距离对接,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雅礼等三湘名校纷纷落址岳麓。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岳麓区内中学教育资源齐全,让岳麓学子在家门口读名校的梦想成为现实。

  依托师大附中办好博才实验中学,该校已经成为湖南省优质初级中学品牌;依托长沙市一中办好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围绕“一年提高,两年提质,三年出成效”的近期目标,正在为办成人民满意的三湘名校努力奋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对原长沙市28中学进行全面托管,并更名为“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把其办成麓山脚下又一所明星学校,为溁湾镇片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学教育资源。同时,岳麓区正加大与雅礼实验中学、南雅中学联合办学的力度。依托中学名校,这些新学校办学时间短,迅速成长,成为了百姓心中的优质中学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19中与湖南师大继续深化合作,打造成精品艺术特色学校,使其成为湖南师大的生源基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该校正与一所国内知名电影学院接洽,成为其在中南五省基地。

  C 三方协同,确保“好读书”

  政府统筹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区委、区政府的战略之举。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汇表示:“发展教育就是保障民生、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就会赢得未来。”为此,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岳麓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工作专题研究、教师队伍重点配置。岳麓区形成了以全省规模最大、普惠功能最齐全的幼教体系为基础,一批知名中小学为枝干,服务城乡的优质教育资源,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具备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就学圈。

  开发商履责谋发展

  岳麓区严格执行《长沙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企业来岳麓发展,有着特殊的政策和制度,即开发商在规划建房之初,必须先履行好配套教育建设的义务,督促达到规模的开发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教育设施,或建好学校后无偿移交给教育部门,或缴纳教育配套费用。

  宁愿少修一条路,也要先配套建好学校。岳麓区新开发楼盘必须按规模建校,片区开发学校建设优先,改建学校一律先建后拆,合理布局密度。此举措有效解决了岳麓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与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要建房,先建校”也已经成为大批开发商来岳麓投资的一个共识。

  社会协力助发展

  岳麓区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了以岳麓社区学院为中心、街(乡、镇)社区学校为主体、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化、超市化和品牌化”为特色,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基本形式的社区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首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岳麓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

  岳麓区每所学校都有家长学校,都在探索创新传统的家园共育模式,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结合的有效方法,通过家长体验活动、团队游戏、角色互换等活动,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2014年,获评全省首批教育强区。2016年,岳麓区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岳麓区形成了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品质最优的教育体系。

  当下,一条湖南最优的教育黄金带已经崛起,素以“能文”著称的河西,正以“能商”的面目示人。商圈向西,人气向西,城市向西,岳麓教育正成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西引擎、西高地。“岳麓山下好读书”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普遍共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丛笑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