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0日讯 今日,长沙海关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期破获的一起特大冻品走私案,查获4个涉嫌从疫区走私冻品的犯罪团伙,经初步统计,该批涉案冻品1万余吨,价值近亿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经查,2015年以来,周某某团伙、胡某团伙、李某团伙、何某团伙采取从境外购买冻品、经疫区绕关走私进境、再运输至湖南销售的方式从事冻品走私违法活动。1月6日,长沙海关组织开展“0106”打击冻品走私集中行动,分别在湖南长沙、常德、广西南宁、东兴、广东深圳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一举查获了4个涉嫌从疫区走私冻品的犯罪团伙,现场查扣冻品、电脑、手机、硬盘等涉案证据材料一批。
经初步统计,4个犯罪团伙共涉嫌绕关走私300多个集装箱,涉案冻品10000余吨,价值近亿元。办案人员介绍,涉案冻品以鸡爪、猪肚、猪蹄、牛百叶为主,主要销往湖南市场及周边地区,一是直接送往市场销售,一是送往加工厂进行再加工。
“这些走私冻品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没有通过符合条件的检验检疫,此外,不法分子为了追逐利益,冻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难以保证,我们就发现了冻品有解冻变臭的情况。”办案人员透露,有些变质冻品会通过去味等加工环节再以低价销售。他们就曾多次接到群众举报,称有超低价冻品销售,如有些牛肉只卖32元/公斤,远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
办案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冻品最好去正规超市、卖场,选购有资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同时,要注意产品包装,并看清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QS”标志等。
■记者 杨田风 通讯员 黄勇华
连线
省食药监局通报8起重大典型案件
本报1月10日讯 今天下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2016年全省食品药品案件查办情况以及8起重大案件。
一年来,全省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3666件,案值超4亿元,责令停产停业73家,吊销许可证8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8个;移送司法机关64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37人。
从案件分类情况来看,食品、保健食品案件6583件,占案件总数的49.2%;药品案件6285件,占案件总数的46.0%;化妆品案件105件,占总数的0.8%;医疗器械案件551件,占总数的4.0%。
省食药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湘凌在通报案件时指出,从案件反映的突出问题来看,食品、保健食品方面主要表现为:非法添加和超范围使用添加剂;销售来源不明的冷冻肉制品;加工销售有毒有害肉制品。药品方面主要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制假售假;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或虚构药品销售渠道;无证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方面主要表现为:经营使用无注册证或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化妆品方面主要表现为:销售不符合标准或未经批准检验的进口化妆品;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
■记者 刘璋景 通讯员 王曲波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刘璋景 黄勇华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