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1月13日电 (记者 唐小晴)湖南省政协委员龚文勇13日在长沙表示,湖南承担了“七五”到“十二五”六个五年计划70%以上的中国深海采矿研究项目,国内深海采矿领域超90%的重担科技成果出自湖南。
龚文勇的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在该领域,湖南屡创佳绩,包括首次成功研发海底3500米钻勘设备和首次在中国南海3700米水深进行扬矿输送海试。
尤其是2016年,长沙矿冶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深海采矿单体工程技术首次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深海矿物输送技术并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跻身世界一流。
“湖南制造的3台海底采矿车也即将在南太平洋投入使用。”龚文勇透露,泰富重装、三一集团等一批“湘字号”企业,在深海钻探装备研发、海底复杂地形重载作业机器人等领域,则具备领先世界的水平。向深海要资源,湖南完全可以走在全国前列。
对内陆资源较为匮乏的中国而言,加快发展海洋采矿产业,有利于带动地质勘探、采掘冶炼、新能源等产业崛起。不过,因起步晚、投入少,中国深海采矿装备研发还需进行重大突破。
龚文勇认为,创新资源分散、人才流失、创新平台建设缺乏力度与产业带动力弱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大国崛起,无不始于海洋。”龚文勇建议,湖南可组建由企业主导,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海洋采矿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从事基础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同时建设创新平台、推进成果转化。
来源:中新社
作者:唐小晴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