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幸福送到你身边——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侧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玉意 蒋剑平 戴勤 编辑:康晓乔 2017-01-18 14:34:50
时刻新闻
—分享—

  市区资江沿岸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谢冰 摄

  周玉意 蒋剑平 戴勤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最近,第三方调查显示,邵阳居民对整体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6.84%,比2014年提高6.6个百分点。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离不开该市干部群众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所付出的百倍努力。

  邵阳曾是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比较滞后的城市。从2012年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促发展、惠民生,自加压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行动。他们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着力点,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千年古城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广大市民交口称赞。市民游先生在本地网站上留言说:“城市的巨变,体现了邵阳市委、市政府的决断力和执行力,无疑让市民有了‘获得感’,个人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我爱邵阳,我爱家乡。”

  小街小巷迎来洁净美

  几年没回家的大祥区九井湾社区居民刘女士近日归来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路变宽敞了,路面整洁了,人行道上还种起了绿化树。

  青云街是大祥区九井湾社区的一条老街。“以前,这条路上到处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路面积水成涝,晴天的时候,遍地垃圾,苍蝇漫天飞。”说起5年前小巷的景况,社区居民李冬生不禁摇头。

  九井湾社区的旧貌,是改造前邵阳市城区小街小巷普遍的情景。小街小巷基础设施老化,造成有污不能排、有灯不会亮、有路不好走,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制约了城市发展。

  2012年以来,邵阳市在打造“最美十条街”的同时,把小街小巷道路改造作为改善市区民生问题“最后一公里”的大事来抓,投巨资大刀阔斧实施提质改造。

  青云街首先被纳入小街小巷道路提质改造范围。同时,还对存在半个世纪的九井湾马路市场进行整改,取缔临时摊贩200余个,拆除违章棚架400多平方米,清除陈年垃圾5车。

  改造后的小街小巷,道路大多是黑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无积水;两旁侧石平顺,线条美观;透水砖铺设的人行道色泽鲜明,颇具现代感;绿化树整齐美观,路灯柔和明亮。

  短短3年,全市完成投资约3亿元,改造小街小巷367条。街巷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和市容市貌改善了,城市品质提升了。

  农贸市场赶走脏乱差

  “以前这里根本就不像个市场。”家住城市森林小区的刘立华,一直在三眼井市场买菜,以前脏乱差的环境,让他吐槽不已。

  三眼井农贸市场建设时间久远,以前经营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经常造成拥堵、市场内外污水横流等问题一直为市民所诟病,由于缺乏监管,占道经营一直从建设路口延绵到五一南路口。

  “农贸市场是居民生活采购必不可少的场所,环境优劣事关居民的生活品质。市民每天不得已出入脏兮兮、臭烘烘的农贸市场,这是我们为政者的失职。”一位市领导的讲话掷地有声。2014年2月,邵阳市区开启了农贸市场的全面改造新建。

  市区最大的三眼井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后,科学的市场分区、整洁的环境、人性化的设置和管理者的热情服务,让人啧啧称赞。

  如今三眼井农贸市场有12个销售区,可容纳300多家商户,市场还特地增建了自产自销区,为过去“打游击”的菜农免费提供300多个流动摊位。

  在自产自销区摊贩李女士说:“我以前在三角塘卖菜,那边环境没有这么好,这里又干净,在这里天晴不晒,下雨不淋,摊位还是免费的。”

  双清区城管局三眼井中队还根据各摊位卫生情况、货物摆放情况等方面综合评选,每星期评选出3面“红旗”,2—3面“黑旗”,采取减免摊位费与罚款的方式来规范市场卫生管理。“如今到这里买菜舒心多了。”市民刘立华说。

  到目前,全市共建设和改造农贸市场42家。

  昔日简陋低端的江北资园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后成为该市现代化农贸市场的一个代表。漂亮整洁的市场内,鲜活、熟、干商品严格分开,活禽存放、宰杀、销售实现“三分离”,熟食及半成品配备防尘、防蝇、防鼠“三防”设施。最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内设立安全监控系统、电子显示屏、公平秤,配备农残自律性检验检测等高端设备,成为市民的“放心市场”。

  “遗忘的角落”一展新姿

  “现在我们院子里不仅有健身广场,还有休闲广场,一到晚上,这两处小广场是院落最热闹的地方。”双清区小江湖街道办事处长岭社区市轴承厂家属院落的张邵红介绍道。

  邵阳市轴承厂家属院落始建于1978年,位于城乡结合部,因企业改制,院落基础设施薄弱陈旧,破烂不堪。

  创“国卫”工作以来,长岭社区对市轴承厂家属院落进行整治,翻新煤房,硬化空坪菜地,并安装健身器材,供居民健身锻炼。同时,社区组织人员疏通排水沟,加盖水泥盖板,杜绝滋生蚊虫和老鼠,成立居民管委会,实行居民自主共建共管。

  邵阳市是老工业基地,改制企业多,老旧院落多。近年随着城市的扩建,在城乡结合部还涌现大量的城中村。这些一度被遗忘的老旧院落和城中村,大多基础设施差,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城市协调发展和文明创建。

  2015年以来,邵阳市加强了对老旧院落的整治。2016年,又投入约1.5亿元,对100多个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开展大规模的整治提质行动。

  2015年3月以来,双清区率先探索建立以“居民自治”为主的无物业管理新模式,已将100余个无物业管理老旧院落打造成居民自治示范院落,破解了城市建管的一道难题。

  双清区采取“自力更生、争取援助、以奖代投”方式,发动市民对院落进行硬化、净化、绿化和美化。区里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老旧院落改造,平整道路,整治煤球房、杂物棚,改造旱厕,疏通下水道、化粪池,安装路灯,清除卫生死角,并新建了大批室外文娱场所、绿地、文化长廊等。现在,老旧院落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北塔区新滩镇街道办南岗村,2016年新建成了占地近1亩的村文化广场,添置了7套健身器材,硬化了两条500多米的通组道路,疏浚近1公里渠道,村里还安装了路灯,栽种了绿化树,增设菜地围挡。现在,市区100个城中村像南岗村一样,每个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至少在100万元以上,村容村貌一个比一个漂亮。

  “方便之地”变脸靓颜

  “现在的厕所比以前强多了,有专人清洁卫生,我们如厕都很方便。”市区乾元巷公厕附近,服饰店老板杨素萍说。

  走进装扮一新的乾元巷公厕,门窗整洁美观,通风良好,内外立面优质瓷砖,让其颜值大增,灯具、便器、管道等设备设施应有尽有。

  厕所虽小,却是生活必需设施。北塔区资新社区居民罗凤英深有体会,以前公共厕所里臭味熏天,布满蚊蝇,若逢雨天,需打伞才能进去“方便”,饱受如厕之苦。

  以创卫为契机,邵阳市于2014年对全市公厕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将旱厕改水厕,废厕改好厕。

  市城管执法局根据“国卫”标准,对公厕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监理,对公厕的选址、工程的招标、施工和监理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管,使中心城区整体公厕的建设标准、设施配置、外观面貌等呈现质的提升。

  当年2月,汽车北站公厕率先完成改造并向市民开放。随后一年内,城区成功改造或新建254座二类标准公厕,顺利实现公共区域公共厕所全覆盖、每万人公厕数达标的目标。

  在五井塘社区公共厕所做保洁的陶师傅说:“现在的公厕不仅干净卫生,还免费开放。”目前,市区公共厕所的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保证全天候整洁。

  此外,邵阳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提质改造公厕526座,并对外开放;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共拆除、拆改公共旱厕69座,全部实现“三有三无一处理”,即有厕屋、有门窗、有化粪池,无蝇蛆、无臭味、化粪池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理。方便之处更方便,市民游客乐呵呵。

  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说:“作为欠发达的邵阳来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邵阳市改善城市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动邵阳后发赶超的路径选择,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现实需要。”在邵阳市创“国卫”中,这一项项或许并不起眼的民生工程的实施,无疑为这句话作了生动形象的诠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玉意 蒋剑平 戴勤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