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香一瓣慰逝者——石门县薛家村集中迁坟见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编辑:夏君香 2017-01-26 09:24:0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1月24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六塔山上细雨纷飞。一大早,记者随不少村民,手捧山上采来的野花、松枝,来到六塔山上“山河圆”公墓。

  开阔的山地上,摆放着71具特制的棺木,里面入殓的是村民们的祖先及其他亲人的遗骨。守候在棺木四周的村民们神色凝重,眼里噙满泪水。

  9时许,在声声揪心的唢呐声中,集中迁坟安葬开始。这时,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村里生态殡葬倡导者王新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他缓缓抬起右手,面向棺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地处大山深处的薛家村,为何集中迁坟?记者走访得知,4年前,河北石家庄老兵王新法不远千里来到薛家村,帮乡亲们“拔穷根”。有两件事,促使他下定了在村里推行生态殡葬改革的决心。一是83年前,为掩护部队,红四军一个连在村里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退至“剪刀峡”绝壁上,跳崖牺牲。当时一些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红军战士的遗体,草草掩埋在5个地方。二是受传统习俗影响,村里老人去世,都葬在上好的田土里,而当地田土少,一些旱粮只好点播在山腰上岩石缝里。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今后无田可耕,吃饭都是大问题。

  薛家村六塔山属村集体所有,319亩荒山一直闲着。王新法提出,在山上建一座陵园,分成烈士墓、公墓两个区域,再栽上油茶,既绿了荒山,又可省下不少田土。王新法的想法得到村里很多人认可。于是,王新法与驻村扶贫的退伍军人团队带领乡亲们,在六塔山上建起了陵园,并在四周种下上万株优质油茶、2万多株名贵花木。

  68位烈士的遗骨早已入土为安,相邻的公墓区里却还只有两座坟墓。王新法不厌其烦做工作,动员村民将祖坟迁葬到公墓。可薛家村是土家族聚居村,村民葬坟讲究风水。他们赞同王新法提出的迁坟的想法,可要他们真的迁,谁也不愿带这个头。

  2014年5月,50岁的单身村民申大红去世,家里无钱安葬,他80多岁的老母亲找王新法帮忙。王新法与驻村扶贫退伍军人出钱,做了一具棺木,并和村干部商量,要求村里党员前来义务帮忙。这样,申大红被送上六塔山,安葬在“山河圆”公墓。此事传开,在村里引起强烈反响,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

  村民曾德凤87岁的母亲是个明事理的老人,她对乡邻们说,王新法和驻村扶贫退伍军人都是跟薛家村不沾亲带故的外乡人,他们带领乡亲们铺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帮了多少贫困户,大伙心里有账。王新法他们图的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要支持他们的工作。老人还说,自己百年后就葬在六塔山,那里地势高、望得远,定会看到子孙过上好日子。

  王新法有一个在部队当大校的战友身患肝癌,得知王新法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嘱咐当少将的爱人,死后如政策允许,就将他的骨灰送到薛家村,葬在六塔山,他要看到王新法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这事在村里传开,乡亲们被深深触动。

  2016年11月,常德市一家投资公司看到薛家村生态环境好,决定在村里开发旅游产业。开发涉及到迁坟。从动员到迁坟,只用了19天,乡亲们共迁出祖先及其他亲人的遗骨71具。在此期间,有许多故事催人泪下。

  每迁出一座坟,村支两委干部、王新法及驻村扶贫退伍军人都要到场鞠躬致敬。30多名在外地打工经商的村民,在临近春节时克服困难返回,含泪将亲人遗骨迁出。村里3名木匠不计报酬,花费10多天工夫,用上好木材精心制作了71具棺木……

  记者这次到薛家村,在王新法居住的木板屋里,乡亲们围坐炭火旁,你一言我一语,用亲身感受讲述村里的变化和生态殡葬的好处。村民简发成说:“这次集中迁坟,我非常受教育。春节过后,我将自己掏钱请人,将8座祖坟迁到六塔山上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编辑:夏君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