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火笼:温暖的不只是手脚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能 编辑:王娉娉 2017-02-05 09:56:06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黄能

  “火笼怎么卖?”每逢岁末年初,郴州市桂东县各乡镇集市上经常看到火笼的身影,不少人纷纷购买。

  在桂东的农村,火笼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取暖用具。火笼中加入木炭,然后把土灶中还没冷却的灰盖在木炭上,引燃木炭供热。火笼形似竹篮,轻便易携,提在手上可以暖手,踩在脚下可以暖脚。

  今年68岁的黄祖贻是桂东县寨前镇远近闻名的篾匠,做了一辈子的火笼。作为一门古老的职业,篾匠把竹子劈成各种形状的篾,再用这些篾制作各种用具,比如箩、垫、笊篱、簸箕等,火笼是其中的一种。“直径8.5寸、高5寸的火笼,需要42丈长的篾丝,53条竹条。”说起做火笼,黄祖贻如数家珍。他从13岁开始跟随大伯学做篾匠。每年从立冬到春节,是火笼最畅销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黄祖贻经常挑上一担火笼走十几公里路去县城卖,以贴补家用。

  黄祖贻告诉记者,火笼的结构并不复杂,一般由笼身、笼柄、笼钵、笼盖、笼底5部分构成。除了笼钵和笼盖,其他部分用竹子做成。尤其是笼身,用篾编织,形成自然、美观的纹路。不过,现在铁制火笼(笼钵是铝制)开始盛行,铁制火笼手艺简单,而且结实耐用,价格便宜,大有取代竹制火笼的趋势。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各种取暖电器开始取代火笼。而随着篾制品大量被取代,篾匠这个古老的职业也面临消亡。

  黄祖贻的儿子也会做竹制火笼,但是其他篾制品就不会了,而他的孙辈已经彻底远离这门手艺。说到竹制火笼以及篾匠的传承问题时,黄祖贻有些矛盾,他不愿意这门手艺消亡,但也不希望后人再靠它谋生。“只要人们还有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他说。

  人物名片

  黄祖贻,1949年生,桂东县寨前镇人,篾匠。

  手艺简介

  火笼是桂东县人们代代相传的取暖用具,通过燃烧木炭供暖。一般用竹子做成,是篾制品中的一种。

  新年祝福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无病无恙就是最大的幸福。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能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