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省教育厅厅长这么说
和往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报告相比,在10日的报告中,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向大家阐述了很多自己关于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对教育发展的思考。他的发言也引发了现场众多高校校长、教育专家的共鸣。
教育任务
提质量、促公平、优结构
肖国安表示, 总体来看,我省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解决“上好学”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天,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质量和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是城镇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是部分中职学校和农村高中招生困难,另一方面是优质高中挤破门槛,家长和社会“择校”焦虑十分严重;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是部分新建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在肖国安看来,解决这些矛盾,要靠发展优质增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教育供给的质量,增强教育供给对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今后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
教育群体
对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十年前学生被批评、罚站是常有的事,而今天的教师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担心引起学生及家长的过激反应。”肖国安以此举例,说明今天教育所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与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面临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其次,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流动学生群体。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规模十分庞大,一方面,造成城区学位需求急剧增长,导致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逐步萎缩。
同时,还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目前,我省有81万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刻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此外,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网络原住民”群体。今天的孩子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网络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性、人际交往方式,也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
教育需求
满足大家优质化、个性化教育需求
关于教育需求,肖国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优质化、个性化教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学习者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每个人提供合适的、优质的教育。
肖国安认为,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就必须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扩张转到内涵发展上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段和类型的教育,其内涵发展任务也不尽相同。学前教育要在继续提高普及程度的基础上,花更多的精力用于抓普惠性和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要着重解决农村学校薄弱和城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高位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要抓好质量,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把高考指挥棒指向到素质教育上来;职业教育要一手抓优化结构,一手抓提高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当前更突出的任务是提高质量和水平。肖国安分析,近几年,全省高考录取率都在85%左右,近期基本上没有规模扩张空间了,如果再盲目铺摊子、扩规模,忽视结构和质量,就有可能面临发展困境。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