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封两地书 见证夫妻坚贞爱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炎皇 编辑:王娉娉 2017-02-15 10:07:13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周华芳依偎在老伴温长荣身边,听他一字一句念起当年写给自己的信。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温长荣61年前写给周华芳的第一封信,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李文婧 肖丽兵

  “敬爱的周华芳同志:株洲车站别后,列车在我们眼前徐徐地蠕动着,最后完全消逝了。那时候,我默默地祝福你和其他的旅途伙伴……”昨日是情人节,在长沙县政府宿舍,79岁的周华芳依偎在83岁的老伴温长荣身边,微笑着听他一字一句念起当年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眼神倏然变得遥远——火车上的邂逅,异地分居的岁月,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两地分居的10余年间,夫妻俩将脉脉温情融入千封书信。随着时光流逝,这些信件墨迹变淡、纸张泛黄,可他们的爱情却越发坚贞、美丽。

  61年前,两人火车上相识

  周娭毑:“当时两人都很腼腆,所谓‘聊天’也不过讲了三五句话。”

  61年前,两人的邂逅,仿佛电影情节。

  “呜——”1956年7月19日,一列绿皮火车正在京广线上向北行驶,车厢内回荡着昂扬的革命歌曲,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当时,18岁的周华芳是耒阳县(现耒阳市)县委机关的一名文秘,22岁的温长荣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读大二。那天,周华芳从耒阳来长沙开会,温长荣从广州回老家江西萍乡过暑假,他们在这列火车上相遇。

  昨日,周华芳回忆说,火车上人不少,她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对面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正在埋头看一本外文书,引起了她的好奇。“那时的火车很慢,火车上挺无聊的,坐在一起就聊聊天嘛。”想起往事,周娭毑笑成了一朵花,“现在也记不清是谁先搭讪了。”

  “你在耒阳县委工作?”温长荣放下手中的俄文书,看到对面这个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姑娘胸口挂的工作牌,轻声问道。周华芳点点头。

  “当时两人都很腼腆,所谓‘聊天’也不过讲了三五句话。”周华芳娭毑说。

  书信交流,两人只谈学习工作

  温爹:“但我明白,那时我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

  “他很有心,记住了我的工作单位。”一个多星期后,周华芳收到了从江西寄来的一封信,来信人是温长荣。信中,温长荣规规矩矩地“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暑假生活,同时赞美了家乡的变化。

  当时,在周华芳看来,对方只是旅途中萍水相逢的一个路人,所以未加理会。不久后,第二封信又“飞”来了,同样还是聊生活,分享读书心得、生活见闻。“我当时想,如果对方再不回信,我也不会去打扰了,这可能是最后一封信。”昨日,温爹悄悄告诉记者。

  所幸的是,温长荣很快就收到了周华芳的回信。“当时只是出于礼节,回了一封短信。”周娭毑笑着说。

  正是这封简短的回信,让温长荣无比欣喜,深受鼓舞。此后,他继续给周华芳写信,周华芳也隔三差五回一封。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交流。“当时信上谈的都是各自的学习、工作。但我明白,那时我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温爹说。

  书信往来一年后,周华芳看出温长荣是个老实人,对他很有好感。1957年暑假前夕,当温长荣来信说想来耒阳看她时,周华芳大方答应了。

  终成眷属,没办酒没举行仪式

  周娭毑:“当时,我们可是真正的裸婚。买两斤‘糖粒子’分给同事就算请客了。”

  放假后,温长荣坐了一晚上火车,到达耒阳。

  “我当时是个穷学生,两手空空去见她,但她没有嫌弃,而是热情接待了我。”温爹说,周华芳带他去她同学家吃了晚饭,两人在月下乡间的小道上散步。晚上,周华芳回机关宿舍,温长荣则住在招待所。

  次日一大早,两人在火车站依依惜别,此时,周华芳发觉他们的感情起了变化。

  两人的书信来往渐渐密起来。3年后,21岁的周华芳毅然决定,嫁给当时已分配到武汉工作的温长荣。

  “当时,我们可是真正的裸婚。”周娭毑笑道,1960年1月,他们在江西领完结婚证后,没有办酒,也没举行仪式。她解释说,那时候大家都困难,也没有婚假,几天后两人便要分别了。他们顺路去了一趟长沙,权当“度蜜月”。两口子凭借结婚证,在长沙一家供销合作社买了两斤“糖粒子”——那时物资匮乏,买东西需凭各类票据。两人各自带了一些糖回单位,分发给同事们,算是请客了。唯一奢侈的是,两人后来偷偷去补拍了一张当时很时髦的婚纱照。

  记者看到,这是一张两寸大小的半身照,周华芳头戴白纱、手捧鲜花,两人头微向内倾,面带笑容。周华芳说:“本来是黑白的,后来请摄像师上了色彩。”

  两地分居,十余年写千封书信

  温爹:“这些年我们多次搬家,这些信件始终带在身边。”

  婚后,夫妻俩依旧聚少离多。“我们是讲奉献的一代,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温爹说,那时的人不比现在有电话有手机有网络,惟一的联系方式是写信。但他们认定一点:“只要相爱,即使一无所有,即使相隔千里,也没关系。”

  后来,周华芳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长沙县四中当老师,而温长荣还在武汉。两人各带着一个孩子上班,十分辛苦,一家人只有寒暑假才能相聚。不见的日子,一封封家书关注着儿女成长,交流育儿经,传达思念,温暖彼此。

  寄一封信,一个礼拜;回一封信,一个礼拜;有时回信未到,心有所思,又写了第二封信。10余年过去,竟累积了上千封书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3年,温长荣想方设法从武汉调到长沙县工作,结束了两地分居,书信往来才结束。

  时隔几十年,两人的上千封信件,仍然保存完好。昨日下午,周华芳从一口精致的皮箱拿出这些信件,只见所有的信件均按年份装订好。相识相知的日子是“两地书”,成婚后的则是“家书”。

  “这些年我们多次搬家,丢了不少东西,但这些信件始终带在身边。”温爹说。

  情人节,深情读起当年的书信

  周娭毑:“我们要活到老、爱到老。”

  如今,温长荣和周华芳的三个儿女已成家立业,都不在他们身边,两位老人也退休多年。在平时生活中,买菜、散步,两人都会一起去。温爹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们分开了20年,老了要守在一起。”

  2010年是两人的金婚,他们郑重地穿上了婚纱和礼服,补拍了一组结婚照。去年年底,在“长沙·阳光老人”系列活动“最美金婚家庭”的评选中,他们和全市49对金婚夫妇一起,被评选为“长沙最美金婚家庭”。

  昨日,长沙县老干局的工作人员专门给二老送来了鲜花和巧克力,祝他们情人节快乐。温爹调皮地将鲜花献给周娭毑,又饱含深情地把当年写给她的第一封信念了一遍。周娭毑高兴地说:“我们要活到老、爱到老。”

  爱情如酒,历久弥香

  庹新岗

  温爹和周娭毑的爱情令人艳羡。上千封书信,述说着他们的酸甜苦辣以及对彼此的牵挂,见证了他们的坚贞爱情。

  或许,云中寄锦书不可复制,但从中我们可以找到爱情保鲜的秘诀。爱情需要陪伴,而当两地分居时,更需要心灵的共振。书信也好,家书也罢,都是这种共振的载体。

  而现在这样的载体变少了么?恐怕未必。就我知道的,在昨天,有人把爱情的琐事写在便条上,装订成集子,当做情人节礼物送给爱人;还有人把两人的爱情点滴,做成精美的H5,发送给对方。人们表达、记录爱情的方式在变,但用心经营爱情的理念始终未变。这样的爱情过了几十年,也会如温爹和周娭毑两口子的书信一样,构成双方重温爱情甜蜜的回忆。

  爱情如酒,历久弥香。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找到酿酒的良方。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炎皇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