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黎铁桥) 日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个调查小组来到望城区调查湘江古镇群文化资源,当地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带他们看书堂山八景、探欧阳询亲笔书写的“洗笔泉”三字,还提供自己走访收集到的地方文史资料。调查小组的师生十分感动:“曾老师,这些资料太宝贵了,太感谢您了!”
这位被大学师生称作“老师”的人叫曾敬仪,年近八旬,1997年从望城石渚中学退休。记者日前来到书堂山中山村曾老家中采访。他介绍,自己还在跟私塾老师读“古书”时,听说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是书堂山人,在书堂山留有“洗笔泉池”四字。曾敬仪这句话记在心里。1963年,他冒着酷暑爬上当时还是原始状态的书堂山,找到了欧阳询留下墨宝的地方,但可惜只能见到“洗笔泉”三字。他一丝不苟地拓了两个多小时才拓得三字。“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洗笔泉’三字,2013年书堂山搞旅游感开发时,由于风化等原因,三字的字体笔画明显变小,已不是50多年前我见到的字样了。”曾敬仪有些遗憾地说。
近年来,为收集整理地方文史资料,曾敬仪走村串户找当地老人做“口述实录”。稍远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去。为搞清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欧阳询出生地到底在哪里,除了广泛查阅各种资料,他迈开双脚到民间求证,遍访周围知情老人。曾敬仪每年要收集、整理、抄录10万字的地方文史资料,近两年出版了《书堂胜境》、《唐范馆集》等书共计60余万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黎铁桥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