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莲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曹辉 蒋睿
40多年,她兢兢业业,与丈夫缔造了誉满四海的“家燃气具王国”。
20多年,她默默无闻,把慈善当成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作为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周宝莲用勤劳书写了一部励志传奇,用真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慈善之歌。
乐善好施,建立慈善基金会
1946年,周宝莲出生于湘潭县射埠镇一个贫苦农家。虽然家境窘迫,但周宝莲的母亲尽己所能,帮助生活困苦的人。
“每次有乞讨的人来到家中,母亲总会拿些米或者蔬菜分给他们,从未让那些乞讨者空手离开家门。”周宝莲说,因为出身寒门,她更理解贫困群体生活不易,而母亲乐善好施的行为影响了她一辈子。
从2000年开始,周宝莲累计组织各类爱心活动461场次,捐赠资金达3000余万元,资助1万多人次。2014年,周宝莲成立湘潭市首家非公募基金会——迅达集团宝莲慈善基金会,开湘潭民营企业创办慈善基金会先河。
多年来,周宝莲重点关注孤儿、单亲母亲、贫困学生等人群,探索建立“个人出资、企业依托、社会公益”的爱心捐助长效机制。
在帮扶单身母亲的一次活动中,周宝莲发现,一位奶奶带着孙子来到了现场。经过一番询问,原来这位老人的儿子过世,儿媳改嫁,她独自带着孙子生活。“相比单身母亲,这些老人因年事已高,生活更加艰辛。”听了这位老人的讲述,周宝莲心头一阵阵泛酸,她将这帮群体称为“失依家庭”。
2014年9月27日至28日,周宝莲连续在湘潭县杨嘉桥、青山桥、花石、中路铺共办了44桌酒宴,宴请“失依家庭”。她说,这些老人非常了不起,他们无私守护着第三代人。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注,给他们更多生活的信心。
多年来,周宝莲累计资助贫困“失依家庭”1515户,捐赠衣物、毛毯等物品932件,爱心款71.79万元。
授人以渔,慈善不只是给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周宝莲看来,靠捐钱捐物,对贫困群体只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如何从“输血”到帮助他们“造血”,周宝莲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湘潭县的单身贫困母亲,一直是周宝莲帮扶的重点对象。在输送资金的同时,她努力为这些单身贫困母亲寻找创业项目,并多次和妇联、劳动就业等部门联合举办单亲母亲创业就业座谈会,对大家进行指导,对成熟可行的项目给予创业资金支持。
位于湘潭县分水乡的迅丰红薯粉丝厂,是周宝莲为扶持单身母亲创业办起来的。她鼓励大家利用自家空坪隙地种红薯、做粉丝,既不荒芜土地,又可增加收入。周宝莲给她们送去资金、机器、技术,还帮着宣传和销售。
多年来,周宝莲不仅在物质上行善帮困,也在精神上救穷济贫。
2013年1月29日,在湘潭县易俗河镇政府,周宝莲给当地125户贫困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她告诉大家,这笔捐款是她种植蔬菜、养猪所得,共计5万元。她只是想告诉大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每一个人都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点评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心公益、传递爱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周宝莲就如一盏“宝莲灯”,给贫困群众送去温暖,也为他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谁说民营企业家眼里只有账本上跳动的数字?周宝莲用持续20多年的慈善义举,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扶贫助困、乐于奉献的企业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蒋睿
编辑:夏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