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扶贫“四跟四走”——脱贫攻坚在湖南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编辑:夏君香 2017-03-11 09:44: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2016年,湖南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精准施策,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25万,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和怀化市洪江区率先脱贫摘帽,全省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湖南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抓手在哪里?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脱贫攻坚在湖南”,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湖南创造性趟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介。

  2016年,我省深化“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省级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亿元,实施重点产业项目86个,直接帮扶20万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同时,全省新增扶贫小额贷款93.5亿元,帮扶23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全省还有30个县开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吸纳各类资金4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超过6万。

  6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

  花垣县双龙镇双龙村农民施正茂,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00元,成功脱贫。原来,在驻村帮扶的华天集团“订单收购”帮助下,他以前种得“发愁”的西瓜、蔬菜,现在销到了大酒店的餐桌,都值钱了。他告诉记者:“今年要种得更多一点。”

  为了彻底拔穷根,我省瞄准贫困人口,改变传统的“给钱给物”、打卡到户帮扶方式,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按每年人均2000元的标准精准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许多像施正茂一样的贫困农民,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投入增加,技能提升,销路打开,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菜、“稻花鱼”、铁骨猪、猕猴桃等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破土、拔节向上。

  同时,省扶贫办等部门出台办法,鼓励扶贫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扶贫部门、扶贫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签订三方委托合同,明确三方责权利,建立维权机制,确保贫困农户合法权益。

  目前,单是在花垣县,142个贫困村共计引进22家企业、359个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648个,带动3.6万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捷报频传。

  根据部署,我省今年将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亿元,整合其他投入100亿元,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产业项目300个以上,直接帮扶100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

  85%以上的贫困农户能获得小额贷款

  贫困户要发展生产,其中一个很大的难处是,借不到钱来投入。而如果向银行贷款,他们又根本没有东西可抵押。如今,这个“症结”在湖南被“解开”了。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量身定制”了一套评级授信系统。由原来以家庭资产为主要内容的8项指标,改为只考查贫困农户的诚信度、劳动力、家庭收入3项指标,根据指标对贫困户打分并划为4个等级,确保85%以上的贫困农户能够获得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而且,对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只要通过评级授信,就可获得小额信用贷款。贫困农户贷款利率一律实行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并由财政负责贴息。

  据统计,在这一创新之举的推动下,2016年我省新增扶贫小额贷款93.5亿元,帮扶23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花垣县十八洞村男青年龙先兰,原本孤身一人、家徒四壁,去年在村里帮助下获得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按他的说法,这笔“巨款”可能相当于他全部财产的15倍。他用这笔钱发展养蜂,当年即实现收入3万元,既脱贫又“脱单”。

  贷款发展产业,风险难以避免。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省在每个县(市、区)都设立了不少于300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初始基金。

  省政府提出,今年将新增扶贫小额贷款60亿元以上,让更多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扶贫沃土。

  让有条件的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兑现

  湖南的许多贫困地区,“美得让人心痛,穷得让人揪心”,凤凰县堪称其中的典型。

  可喜的是,在旅游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该县去年就有0.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习以为常的绿水青山、绵延千年的苗族风情,如今逐渐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利用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凤凰县大力保护当地特色民居,建设、改造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去年,全县共完成特色民居保护整治523栋,老洞、飞水谷等一批特色古村落,在原地华丽转身,成为品质颇高的新景区。

  同时,县里通过开办培训班、进村入户等方式,为贫困户传授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知识,并注重挖掘和帮扶能人,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县委书记颜长文告诉记者,旅游产业扶贫范围内的贫困户,有的以特色民居等资产入股,可以从旅游公司获得分红;有的在本地景区、客栈、酒店、文艺表演项目上就业,收入不错;有的卖苗绣、特色农产品等旅游产品,脱贫也很快。“有些家庭,可以叠加享受这些红利,不仅仅是脱贫,正奔在致富路上了。”

  与凤凰县一样,全省去年共有30个县开展了旅游产业扶贫。武陵山、罗霄山一大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乡村,资源变成资产,实现“绿色”兑现,贫困户们腰包渐鼓,脱贫致富劲头十足。

  省扶贫办介绍,今年我省将在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打造13条精品旅游路线,创建和推广一批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县和示范村,带动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整体脱贫。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编辑:夏君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