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谌涵 满佳佳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3月20日,湖南南华大学十几位同学自发来到该校附属第二医院行政楼七楼天台的一面墙前,献花敬礼。这是一面器官捐献者的“缅怀墙”,上面“站着”63位已经离去的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也已化身成了爱。
2015年3月初,与脑瘤斗争了7个月后,不到4岁的小琦(化名)生命进入倒计时。她的父母主动联系上器官协调员,一番沟通后,最终表态:“捐了吧!”“缅怀墙”上并不是小琦“重返”人间的唯一痕迹——她的眼角膜、肝、肾,还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活着。世界待她残忍,她却对世界温柔以待。
每年的2月14日,都是情侣们最珍贵的日子。去年的2月14日,年轻的小明(化名)却不幸遭遇车祸,因抢救无效进入脑死亡状态。本该欢度情人节的他,与浪漫擦肩而过。经亲属同意,小明的器官被捐献。在衡阳,肾脏被成功移植到两位患者体内。在长沙,肝脏被成功移植到一位患者体内。一对眼角膜给两位失明患者带来了光明。他的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他虽然离去,但将灵魂留在了这个世界,陪伴着他所爱的人。‘浪漫擦肩,大爱结缘’的他,并没有错过情人节。”
今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两名普通的水果商送货和置办年货的途中遭遇不幸。他们没能跨过新年,留下了两个肝脏、4个肾脏、4个眼角膜。
器官捐献手术一般都是在凌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要面向遗体集体肃立、致敬。“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必须这么做,但这是业内自发形成和遵循的行为仪式。”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医生罗志刚说,对于器官捐献者,业内有一整套鲜为人知的表达尊敬的方式。
除了手术前肃立、致敬,手术后还要把遗体修复如初,全程帮助处理后事,清明节到墓地祭奠。这些器官捐献者们的事迹,已进入大学生们的“教科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左丹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