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彭玮蔚 实习生 蒋盈桂)昨日是第25届“世界水日”,400余名市民代表来到长沙二水厂参观,发现一滴水从原水变成能喝的自来水需要闯过“12道关”,甚至连鲫鱼也参与其中出任水质监测“哨兵”。
12道工艺生产“放心水”
昨日早上,雨下个不停,但市民们兴致不减,早早便来到长沙二水厂探寻自来水的奥秘。据长沙水业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从湘江中抽出的原水,首先会到达平流沉淀池,在加入净水剂之后,大颗粒的泥沙会缓慢沉淀至池底,上层洁净的水会通过溢流堰均匀流出水渠。在沉淀池的旁边,一个养着鲫鱼的鱼缸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为什么还要养鱼呢?原来,这个是生态鱼观测点。工作人员介绍:“水经过第一次的沉淀之后,就要靠这些小鱼来检测水质是否合格。”
据了解,一滴水要经过12道制水工艺后才能出厂,在常规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基础上,水厂还增加了臭氧和活性炭深度工艺,目的是进一步氧化吸附和生物降解有机物,提升出厂水质。目前,长沙各大水厂的出厂水质全面优于国家标准。
现场实验寓教于乐效果棒
市民参观完自来水的“奇幻之旅”后,长沙水业集团特意开设了自来水科普课程,并邀请专家做有趣的实验:首先,专家往一瓶充满泥沙的浑浊水中,加入适量的净水剂。不一会儿,神奇的一幕便出现了,浑浊的水出现了分层,泥沙全部沉淀到了瓶底,这让大家大呼神奇。
工作人员解释,净水剂会吸附沙土,因为沙土本身的重量比水大,自然就会沉到水底啦。现场,工作人员还教会市民怎样使用pH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
市民徐爱君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每天要喝的自来水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后将更加珍惜水资源。”
背景资料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今年3月22日是第25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30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我国纪念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玮蔚
编辑:夏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