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特派记者 小刘军
“今天,我回家。”昨日,老兵朱豫刚在日志里郑重地写道,“无论彼此走得再远,这一天,我们的心都会相聚在木棉花开的南疆大地。”
青山不老,英雄永在。这一天,无论再忙,无论再远,“回家”这两个字在他心中持续而坚定着。老兵、湖南虎王、三珍虎园创始人……有着多重身份的长沙汉子朱豫刚,已连续32年,在每年清明节前夕,奔波千里来法卡山、匠止烈士陵园,祭奠血洒南疆的英烈。
本报带来1162朵胜利花献英烈
38年转瞬即逝,走近一个个沉睡的生命,更是走近一种对人生与信仰的坚守。“每年清明到来之前,我的心已早早地回到了边关,回到了我人生的精神故乡。”昨晨6时,边陲小城凭祥还没天亮,朱豫刚就已早早起床。
带着老战友一行赶至友缘花店时,店主何明瑛正将包好的花束,整齐码放在路边特地调来的两辆公交车上,1200束花堆满了座椅和过道。“这些鲜花都是提前从昆明预订,我们店里5个女孩,包了整整3天时间。”何明瑛说。与此同时,凭祥市高级中学1510班身着校服的9名女生,已早早来到现场等候。“我们本来今天已经放假了,但能参加这次活动,为烈士亲手献花,挺有意义的。”孔玉娴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带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每一座墓碑,都铭刻着一个壮烈的名字。朱豫刚和当年的参战老兵,与学生们一道,向匠止和法卡山两座烈士陵园的1162位英烈,逐一献上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在墓碑的上角,则摆放本报特派记者特意带来的胜利花。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推出的胜利花,涵盖了芙蓉花、国旗、和平鸽等多种元素。而胜利花的推出,首先是由缅怀抗战老兵开始,逐步升华到缅怀和纪念所有为祖国牺牲和流血流汗的将士们。
铭记战地承诺持续32年千里祭扫
1979年,年仅16岁的朱豫刚满腔热血入伍。在一场边境战争中,身为某边防团侦察兵的他,凌晨踩上地雷后竟全身而退,遭遇敌军狙击手射杀幸免于难,敌方炮弹落在他身边却是哑弹,被重炮震得七孔出血仍又躲过一劫……而与之并肩战斗的三名亲密战友,全都长眠边陲。
带着战功和伤痕,退伍返乡后,他上过大学、当过教师、做过小生意、办过企业,经历过投资失败,甚至被医生判过死刑,但他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和对战地承诺的坚守。
在收复法卡山战斗打响的前一夜,朱豫刚与战友王幼连、周幸福、高俊震四位年轻人对天盟誓:“如果我们之中有人活着,有人死了,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照顾家人一辈子,为死去的人扫墓!”朱豫刚把这句誓言刻在了脑海里。
也因此,朱豫刚返乡读完大学乃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几年后,最终果断下海经商。“照顾战友家人,我需要更大的经济支撑。” 1991年,朱豫刚带着一帮退伍老兵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他选择的是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与培殖。商海从来非坦途,最惨的时候,他甚至贫病交加——企业破产,身患重病,但他都咬牙挺了过来。当初的热血青年,如今已两鬓泛白。朱豫刚创办的三珍虎园已是全国三大私人养虎机构之一,他因此被称为“湖南虎王”。
烈士家属眼中的“最美老兵”
硝烟已远去,朱豫刚一诺千金,年年如约千里祭扫。他也成为烈士家属眼中的“最美老兵”。
他不仅给牺牲的战友扫墓,还为安葬在凭祥的每位烈士扫墓。1998年,他在烈士陵园里遇见一个远道而来的烈士老妈妈,她是第一次来看儿子。老妈妈说千里迢迢过来不容易,年龄太大了,以后恐怕不会再来了。他听后心里很难过,当即应允,“妈妈您来不了,我会每年替您看望儿子的。”
待条件好转后,他还开始逐一送上一束鲜花。“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鲜花感恩他们为祖国的安宁付出的青春。”
“今天,我看到这一束鲜红的玫瑰和设计别致的胜利花,首先涌上心头的就是温暖、欣慰、感动、感恩……”邬四毛烈士的妹妹邬女士说,去年的4月6日,她写了一篇“在凭祥寻找最美老兵”的网帖后,终于找到了每年为哥哥祭扫的老兵,“没想到,今天终于见到他了。”
替兄弟回家,与母亲团圆……朱豫刚还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好3位烈士的家人,“战友的家人就是我的亲人”。烈士王幼连的弟弟病重住院,他借钱送至医院;其86岁的母亲逢年过节就会守在家里等他来“探亲”,彼此以母子相称,老人生病,他接到电话立即往医院赶。他还为烈士周幸福的哥哥送终,将其子带至身边,视如己出。
朱豫刚曾在《为了天堂里的我那帮弟兄》一书中写道:“你在烽火连天的枪炮声中走远,似乎忘记回头看看你的父母,你的战友,还有我们共同的誓言。今天,我依然背负着年轻时的承诺,目视着你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此时此刻,弟兄们在天堂是否也看了老母亲一眼,是否知道,我们依然替兄弟回家,与母亲团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小刘军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