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理“雁过拔毛”的“毛俊样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编辑:夏君香 2017-04-05 09:29:5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宾柱元 谢科平 陈卓韬

  财务、政务公开;大事小事,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干部不贪不拿,真心办事……近日,永州市纵深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场调度会在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举行。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带着100多人来到村里,学习该村的做法。

  毛俊村村民来自12个省份72个县,共103个姓,是湘南姓氏最多的村。该村过去社情复杂,“潜规则”盛行,发展滞缓。近年来,村支两委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建设项目、惠农资金等一目了然,走出了一条基层从严治党的成功之路,成为“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毛俊样本”。

  “一毛不拔”的村干部

  春耕时节,乍暖还寒。毛俊村东面一片稻田的田埂上,村委会主任王石生和村干部刘挺、唐基清,与几个村民就几块稻田流转问题,现场商量。村里计划实施土地托管,推行大户经营。现场,村民一致同意流转方案。仔细丈量面积后,大家回村部签协议。

  王石生说,村里会尽快将承包租金发给村民,决不截留一分钱。

  在毛俊村,不光是在承包金上不截留一分钱,村民们所有应得的钱款,村干部也都是一分钱不截留。因此,村干部被村民笑称为“一毛不拔干部”。

  干部“一毛不拔”,赢得了民心。

  毛俊镇党委书记曾海涛介绍,过去,毛俊村与相邻村争山,村干部和村民把后龙山集体所有的30亩松树砍得精光。村里管理乱,村干部在群众中印象差,没人当。直到村民廖仁旺当选村支书后,他秉持公心,一心为群众办事,这才稳定了民心。

  “村里安装路灯120多盏,全由村干部带领村民自己焊接。修建广场时,大家一起到临武考察学习,没花一分钱设计费。”毛俊村支书廖仁旺说,在毛俊村,由村民们决策的事务很多。村支两委在管理上从来不唱“独角戏”,不仅有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先进“三老”参与决策,村民组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理事会,普通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各种民间社团,在村级管理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几年我们村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关键靠这帮不贪不要、务实办事的好干部。”村民刘合财说。

  村干部把村里的事当家事,毛俊村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由贫到富、村貌由烂到靓、集体经济由弱变强的美丽蝶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等30多项荣誉。

  “2元不报”的监督哨

  “虽然只有2元钱,但我不同意报销!”毛俊村73岁的监委会主任周来古斩钉截铁。

  “2元不报”的故事,周来古记忆犹新:2015年秋,毛俊村发生一起山火。一位村干部称,在灭火时丢了一支圆珠笔,事后提出到村财务报销2元钱。

  “无法证明笔是在灭火中丢掉的,灭火时村民本应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周来古说,没有理由报的账,哪怕一分钱也不能签字。

  严到近乎苛刻的报账制度,让毛俊村的财务管理滴水不漏。在村财务公开栏上,每笔开支都有明细,大大小小多达3600多项,一目了然。

  廖仁旺说,大到全村的重大项目建设,小到一个扳手、一瓶墨水、一本稿纸的开支,均有报账原始依据。每笔开支背后,都分别经过经手人、证明人、监督验收人和分管村干部审核,村理财小组再统一由村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方可付款,否则一律拒付。

  毛俊村5万元以上开支及重大事项,还要按照“党支部提议-村支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四议”程序。对于惠民资金,严格按照“四统一”,即统一公示期限、公示项目、公示格式、公示地点的要求,分门别类按时间先后顺序公示到项目、到户、到人。每年理事会、监委会都要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公示,确保由群众“算账”、让群众“对账”,向群众“交账”。村民说,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毛俊村的“纪委”。

  “账由村民算,这样防止了村集体资金随意开支、滥开支,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村重大项目建设“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图前,李晖满意地对村支书廖仁旺说。

  “一分不贪”的军令状

  “恭喜支书和主任,在党员评议、群众评议中,优秀票、满意票均达到99%!”去年12月31日,毛俊村召开大会,对村干部述职述廉进行民主测评。

  “贪污一分钱,认罚一万元!”这10个字的“军令状”,铭刻在每位村干部的心中:唯有不贪,才能公正办事,真心办事。

  “村里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我是一名老党员,也应带个好头!”在修建村里环村公路时,年过80岁的村民肖成佑主动要求拆除自己的住房。在村党员干部带领下,不到20天,房屋拆迁顺利完成。

  毛俊村是个大村,原来每逢红白喜事,大都要摆上百桌酒席,请客送礼,群众负担重。近年来,村干部带头,村民办酒席统一在村部礼堂举行,最多不超过30桌,每桌开支不超过300元。“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不见了,全靠村干部带了个好头!”村里60岁的村民老秦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

编辑:夏君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