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在三湘】财政扶贫投入“节节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德新 编辑:康晓乔 2017-04-15 09:37:25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14日,花垣县石栏镇董马村春色如画。2016年底,按照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验收和第三方机构评估,花垣县包括董马村在内的28个贫困村符合标准,实现脱贫摘帽。

  龙恩泽 摄

  通讯员 郭勇雄 欧阳毅

  湖南日报记者 柳德新

  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我省发挥财政资金在扶贫开发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打出财政扶贫“组合拳”,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其中,预计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将达75亿元,比2015年增加一倍多。

  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连年递增

  尽管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省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投入大幅增加。2016年度,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8.19亿元,较2015年度增加26.68亿元,增长84.7%。其中,中央安排32.98亿元(含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较2015年增长41.4%;省级安排25.22亿元,较2015年度增长207.6%。

  据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介绍,预计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将达到75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约30%,比2015年增加138%。

  扶贫“财银保”引来金融活水

  “我申请到30万元扶贫‘财银保’贷款,可解决公司为贫困户垫资购买鸡苗的压力。”洞口县士山农业发展公司法人代表罗丽芳介绍,由于带动9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他成为扶贫“财银保”政策的首批受益者。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贷款,扶贫“财银保”贷款不用抵押,而是先向保险公司购买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以保单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扶贫“财银保”,在51个贫困县参与精准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可申请贷款。

  扶贫“财银保”打通财政、银行、保险等各个环节:政府牵线,设立贷款保证保险专项风险补偿金;金融搭桥,保险、银行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险、发放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戏,缓解融资困境,发力产业扶贫。最终目标是,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参与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联渠引水”,

  构建扶贫投入新格局

  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但如果引水、放水、用水环节出现“肠梗阻”,就将无水可灌。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省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并在全省51个贫困县统一实施。

  以省为主建立资金“引水”机制,以县为主搭建资金整合使用“放水”平台,通过“联渠引水”到县,化“零钱”为“整钱”,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16年,湖南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和省级资金中,安排到贫困县的资金规模约为180亿元。

  郑建新表示,2017年是深化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的关键年、攻坚年。今年将压实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将“资金整合”和“资金管理”纳入县级政府脱贫攻坚的责任范围;指导贫困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搭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安全保障、教育就业、生态扶贫等资金整合使用平台。

  省财政厅还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统筹整合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围绕“减贫成效”统一组织考核和绩效评价,变部门单独考评为部门联动考评,并与“追责问责”挂钩。

  筹措资金,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按照“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我省“十三五”时期将投入约480亿元,支持约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省财政正在全力做好资金筹集、安排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为尽快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2016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16万人,省财政已安排并下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1.2亿元;通过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转借下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政策性贷款各40亿元;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贴息资金1.64亿元,已全部拨付到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预计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资金将达到5.3亿元左右,省财政厅还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搬迁任务,以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方式筹集部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德新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