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勉 图/张杨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彭
名片
黄勉,女,32岁,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形体教师和教务专干。她发挥专业特长,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给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进行治疗和帮助,成为湖南教育界表达艺术治疗第一人。
故事
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报考教育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湖南唯一代表在首届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提交论文,加入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医疗……这个学音乐舞蹈出身的娇小的女子,似乎永远在不知疲倦地往前奔跑。
她叫黄勉,正在筹备湖南第一个纯公益性质的表达艺术治疗工作室。表达艺术治疗是一种结合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游戏等艺术表现形式,给有心理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治疗和帮助的一种治疗手段。黄勉正是将这种治疗形式引入湖南的第一人。
“我是2012年开始了解这个领域,系统学习音乐治疗的。后来多次跟这个方面的专家交流,发现自己十分适合表达艺术医疗,才慢慢进行这个方向的研究。”她告诉记者。
时间回到2015年,已经进行音乐治疗研究三年的黄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了第一个自闭症患者——六岁的男孩小明。
第一次见面,男孩躲在门后,不说话,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第二次,黄勉与男孩交流说话,男孩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第三次,黄勉放着轻柔的音乐,在男孩面前摆放了各种乐器,牵着男孩的手,为他演示一种一种乐器。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男孩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耳边是舒缓的班得瑞,黄勉有些沮丧,突然她想到了什么。她把舒缓的音乐换成了一首节奏明快、动感的英文歌曲《BABY》。
随着音乐的流动,本来毫无反应的小明,忽然抬了一下头。这个十分简单的动作,让黄勉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来超过半年的治疗中,小明明显不排斥黄勉了,还慢慢开始对黄勉的指令有了反应。他甚至画了一张画送给黄勉,画上有一个简笔的小人,有着微笑上扬的嘴角。而在治疗之前,小明只能画出一团乌黑的线团。
“这张笑脸来得太不容易了!”黄勉坦言,在大半年的治疗中,她无数次地想过放弃,从收到那张“笑脸”之后,黄勉更坚定了继续从事表达艺术治疗的信心。
但表达艺术治疗是一门要求很高的交叉学科,要求治疗师同时拥有艺术(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领域)、医学、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学科背景。黄勉报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网络课程,开启了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末补习的“超人”模式。
说起家人,她眼眶有些发红,“没时间带,两岁的孩子现在都不怎么粘我了……”
黄勉梦想中的湖南首个表达艺术治疗工作室正在筹备之中,今年之内就能建好。她在继续奔跑,用她的艺术治疗滋润更多心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彭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