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湘雅三医院,医生们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了一例膀胱癌患者的病灶切除手术。 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通讯员 蒋凯 摄影报道
扫描二维码观看手术实况视频。拍摄:蒋凯 剪辑:黄启晴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蒋凯 余希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如发丝般精细的性神经隐藏在盆腔深处,避免“误伤”很难;腔镜下直肠癌的切除,距离肛门7厘米时,就无法保留肛门;传统的手术中,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一些健康的组织可能也会被切掉……不过,有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7湘雅机器人手术国际会议”上了解到,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可减少3天左右。因为手术效果更好,病人生活质量更高,机器人手术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现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平均每天有六七台机器人手术,今日更是安排了12台。
前沿探访
3米开外,可以看清病人体内细小的血管
昨日,记者和来自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一起,观看了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精准实施妇科肿瘤切除手术的直播全过程。受邀主刀的是我国妇产科的“大咖”、中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妇产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西京医院的陈必良教授。
在记者面前的“达芬奇”身躯庞大,主要包括医生操作系统、床旁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晰成像系统三个部分。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1岁的外阴癌患者,她躺着的手术台距离陈必良的操作台3米左右。陈必良像开车一般,坐在操作台前通过双手双脚协调动作。操作台显示器下,病人病灶组织被放大,最高可达15倍,每一根细小的血管都看得很清晰,操作起来非常精准。医生摘取病人体内发生病变的器官和组织,犹如武打小说里的“隔空取物”。约两个小时,整台手术出血量不到10毫升。据介绍,如果是采取传统的腔镜手术,手术时间需要4个小时。
技术解码
关键词一:突破人眼人手局限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视频处理系统提供光学放大10~15倍,高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频技术,超越了人眼局限,视野更清晰;视频速度达到每秒同步1300次,其光照范围也较腹腔镜更大,为医生提供手术导航定位;高清的3D成像、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动作让医生的操作更为精准。
关键词二:无菌保护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床旁机械臂系统套着无菌保护罩,主要是达到防尘无菌的效果。每做一台手术,这个无菌保护罩都需要更换。器械的使用也是有次数限制的。主刀医生与患者也是远程接触,反复地消毒、洗手等环节都可以减少,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医生交叉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的风险。
关键词三:手术资质
操作“达芬奇”,医生需要具备国际统一标准的资质。“达芬奇”刚刚进入湖南时,全省仅9名医生有资质,目前已超过20名。
憧憬未来
国产机器人投用后,相关费用将减少九成
如今,机器人手术已涉及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的高难度手术,近期还将拓展到头颈外科、耳鼻喉科、乳甲外科等,有手术需求的患者在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均可向主管医师咨询。
湘雅三医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产和进口手术机器人的医疗机构。该院副院长朱晒红教授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该院应用“妙手S”国产机器人,已经完成8例临床手术,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目前“妙手S”的操作平台很接近“达芬奇”的水平,不过其光学平台和能量平台还有一定差距。
“乐观估计,今年6月,我们将组织升级换代的‘妙手S’和‘达芬奇’打擂台,如果顺利,国产机器人有望在5年后投入临床使用。”朱晒红表示,目前运用“达芬奇”做手术,平均费用比传统的腔镜手术增加约3万元。如果使用国产机器人手术,这个费用可以降至1/10,也就是3000元。朱晒红表示,下一步,该院还计划引进诊断机器人、监护机器人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