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加出无限可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编辑:夏君香 2017-05-13 10:22:03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2日,深圳会展中心文博会,VR动漫互动让参观者大呼过瘾。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5月12日,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进入第二天。本届文博会集中展示新业态,突出体现“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记者流连于文博会各个展馆,看到的是“文化+”无处不在。各个省市都在力推的“文化+”,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文化+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今年深圳文博会,新增文化科技馆,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走进文化科技馆,“画风”新锐有创意,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之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出五花八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在这个展馆都能找到典型成果。

  最为瞩目的当属“钟鸣鼎食——曾侯乙编钟暨中国古代青铜器文明移动博物馆”,通过VR、AR以及3D打印等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在移动博物馆入口,3D打印复制的“汉代长信宫灯”,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在包围着“长信宫灯”的玻璃上,舞女扭动着柔美的身姿翩翩起舞。这项“文化+科技”的技术,将中国的历史文物与现代多媒体创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移动博物馆中心位置,一套“曾侯乙编钟”,依次序成组悬挂在虚拟的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观众用手触及上面任意一个乐器,就会发出悦耳的音律。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全国3000多万件珍贵文物‘走’出博物馆,让观众在移动博物馆中欣赏到更多文物,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移动博物馆项目负责人、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开兵说。

  同样在文化科技馆,不少参观者在“南海一号”VR场景漫游展区,体验了一番“扬帆出海”的感觉。只要戴上VR设备,就能“穿越”到古沉船“南海一号”上,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深蓝色的大海,动动手上交互手套,就能驾船出海。

  贴近生活的创意,让产品更有生命力

  印章最早是作为信用的凭证。而元明之后,多了一个功能,即寄托主人的抱负和闲趣。本届文博会文化消费·时尚文化馆展示的“字在”活字印章,可以随意选择字词组装,轻松实现印章的私人订制,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选购。

  本届文博会新设文化消费·时尚文化馆,以体现现代、时尚和创意的文化产品为重点,内容包括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主要展示各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高端时尚的文化礼品、创意文化精品、时尚设计精品、个人创意精品、现代工艺品、海外文化精品等,突出展示了“文化+时尚”的魅力。

  一款款外形为熊猫、考拉、牛羊的可爱灯饰,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广受青睐。普通照明的灯,通过创意转化,就变得极具个性。来自台湾的艾舍人灯饰,利用无数个微镜面相互折射的原理,设计出这款没有灯泡的灯饰,让不少观众爱不释手。

  艾舍人灯饰的负责人表示,文创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创意,既要出新出奇,也要贴近生活,这样产品才更有生命力。

  跨业态融合,成为发展新形态

  如今,以文化为基础的跨业态融合,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走进各个省市的展馆,都可见机器人、AR、VR等跨业态的产品。

  踏进山东主展馆,立即受到一款克路德机器人的欢迎,它的名字叫“哇欧”,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商场、银行、幼儿园,兼具了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自主避障、自主学习、远程监控等功能。山东主展馆以“文化山东,科技领航”为主题,“文化+科技”是重头戏,展出的科技型文化企业占40%。

  除了与智能机器人互动,VR畅游岱庙等文化科技融合新成果、新业态也在山东馆展出。山东东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VR岱庙,采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结合语音讲解、文物仿真还原、实景再现、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岱庙内元素,配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实现高度互动性,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畅游无限”的感受。

  上海主展馆设立创新融合区,突出展示一批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艺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型项目,包括亮风台研发的AR智能眼镜、微鲸科技的智能投影、狂龙数字的智慧阅读等。湖北主展馆展示了该省文化科技的核心成果及产品,包括荆楚文库、长江云、秀宝AR技术等。

  (湖南日报深圳5月12日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编辑:夏君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