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尹玮)“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87版《红楼梦》电视剧之所以被视为经典,其中精彩的音乐功不可没,该剧的13首歌曲全部出自王立平之手。昨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王立平做客湖南师大,带来“生活与创作”的主题讲座,这是“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湖南”活动的一部分。王立平虽已年逾七旬,但才思敏捷、妙语连珠,为师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牧羊曲》:艺术家要有舍得精神
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19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武术热潮,王立平作词作曲的电影插曲《牧羊曲》也传唱一时。其实大家现在听到的版本并非他最早创作的,而这原版《牧羊曲》在当时也得到了导演等剧组人员的认可。那为何还会被舍弃不用呢?做这个决定的不是别人,正是王立平自己。
众所周知,少林寺是河南的著名景点,原版《牧羊曲》中也有豫剧等大量河南元素。但王立平思前想后,认为豫剧走向成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而《少林寺》讲述的却是千年前的故事,因此原版插曲并不符合历史原貌。更何况电影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不是单给河南观众看的。“艺术工作者是要为最广大受众服务,不能有个人偏好。好的艺术家,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王立平并不后悔重新编曲的决定,“什么叫雅俗共赏?就是有博大胸怀,有宽阔眼界,还有舍得精神。”
自己选的路:硬着头皮干下去
王立平是少年英杰,13岁时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当时他因去东欧演出而误了考期,校方还特地为他单独举办了入学考试。然而入学后不久他便感到了失望、压抑与困惑。“我想学作曲,先到图书馆去借书。一看,乐谱有那么多!前人的作品像山一样的多。我想,将来在哪一个书柜里,能插上我的一片纸?”班上同学也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王立平看得眼花缭乱,听得晕头转向。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原本自视甚高的他有了挫败感。
“我的前途在哪儿?我是不是选错了方向?”这种失望、压抑与困惑的情绪陪伴了王立平很多年。“但是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因为选对了,选错了,都是你自己选的。只有硬着头皮干下去。”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王立平不忘初心,最终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太阳岛上》:间接体验也很重要
王立平为许多影视作品创作过主题曲、插曲等音乐,其中包括风光片《哈尔滨的夏天》。这部片子在1979年播出后,其中一首《太阳岛上》备受欢迎。“这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的摄影朋友给我打电话,很不客气地说,立平,你弄的什么事啊,把我们都糊弄了。我们到太阳岛上一看,一地的罐头盒、冰棍纸……照片都没得拍。”王立平自己揭短惹得台下一片笑声,“我跟人解释啊,对不起,我真不是想骗你们,你们都去过了,我还没去过呢!”
《太阳岛上》引发的这场风波其实折射了生活体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王立平的成功乍看起来并不符合“先体验后创作”的艺术规律,但他认为生活体验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如果都讲直接体验,那很多作品就没法写啦!你说《红楼梦》,年代无考、地域无考,你上哪儿去体验生活呢?”《太阳岛上》的成功并不在于它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在于抒发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迎合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这正是王立平多年观察积累的结果。
《红楼梦》:
原本有14首歌曲
“《红楼梦》是中国人心尖上的宝贝。”知道听众特别想听87版《红楼梦》的故事,王立平也是吊足了胃口,直到讲座最后才娓娓道来。他形容自己是“一朝入梦,终身不醒”,一辈子谨小慎微的王立平在《红楼梦》面前却大胆了一回,毛遂自荐为电视剧配乐。“特别光荣,也特别可怕。”王立平说,“我一看剧本就吓死了,14首歌。”
现在观众能听到的,只有《枉凝眉》等13首歌,少的那一首去哪儿了?原来是被导演删掉了。“传统的影视作品,也就一首主题曲,一首插曲,这是标准配置。但《红楼梦》的编剧太厉害了,14首歌,每首都用得有道理。”不过王立平也不是吃素的,他鸡蛋里挑骨头,指出金陵十二钗也不是每人都能有一首歌,晴雯凭什么两首?导演听后马上删了其中一首。“我的心啊,‘唰’地凉了半截!这是我刚写好的一首,我特别喜欢。三十年了,我没舍得把它拿出来。”从小说文本判断,被删掉的这首歌极有可能是宝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此前少有披露的。
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面世后,很多人想从王立平这打听到他的评价,但未能如愿。这次王立平在长沙也首次作出正面回应:“搞《红楼梦》不一定都能成功,因为太难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是中国人,想把《红楼梦》搞坏,不可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