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粟青梅
努力建设“西非最好的医院”
2016年2月,中国(湖南)第18批援塞医疗队先遣组9名成员,经过34小时的飞行和转机,从长沙来到遥远的西非,入驻中塞友好医院。中国(湖南)第18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滕朝宇被任命为中塞友好医院中方院长,协助塞方改进管理、创立特色科室,目的是把这所医院建成“西非最好的医院”。
“说来容易做来难。”滕朝宇说,刚到医院时,一切都让人难以置信:医院只有1名当地医生,诊室杂乱无章,药品奇缺;员工宿舍满是灰尘,连自来水都没有。大家克服困难,一边工作,一边自力更生,努力让各项工作尽快走上正轨。
英国同行表示“由衷佩服”
“儿子快满6个月,马上就能回家抱他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援塞医生邱瑜告诉记者,去年12月1日,妻子在长沙生下儿子,他只能从塞拉利昂发来电子家书,“在你快要生产的日子里,我很想陪伴在你的身边,可是医疗队就我一名儿科医生,每天有那么多儿科病人需要我去抢救和帮助。”
有一次,一名7岁男孩因发热、抽搐、昏迷住进塞拉利昂儿童医院,无国界医生组织医生(英国医生)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邱瑜会诊时,经过仔细检查,在患儿足底发现一个很小的伤口,于是再次追问病史,终于从患儿的叔叔口中得知孩子发病前被钉子扎过。于是邱瑜果断诊断为破伤风,并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两周后,患儿康复出院,英国同行致电表示“非常感谢,由衷佩服”。
在恶劣的医疗条件下,邱瑜一年里救治危重症婴儿、新生儿5000余人次,门急诊处理内科病人400余人次。
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塞拉利昂全国仅有两名注册麻醉师,中塞友好医院的麻醉工作都由护士承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自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的麻醉医师邹志鸿,不厌其烦地向当地护士传授麻醉知识。和邹志鸿一样,每一位援非医疗队员都在工作之余努力补习专业英语,无私地为当地医护人员授课、带教。他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塞国各地开展义诊和医疗培训,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5月9日,医疗队赶赴一处边远山区的原始部落开展慈善义诊和健康宣教,诊治患者314人。义诊现场,一名小男孩被诊断为眼眶蜂窝织炎,需要输液治疗一周,可当地护士不会输液。经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刘尧妙手把手地带教,当地护士终于帮助小患者得到了及时医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粟青梅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