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存折”破题农村垃圾治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谭静波 编辑:徐丹 2017-06-09 09:15:4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贺威

  通讯员 谭静波

  沿205省道进入津市,路面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纵横交叉的沟渠清水浅流,农民或劳作或小聚休憩。路两旁每家每户存放垃圾的“三桶一筐”整齐摆放,目光所及没有白色垃圾入眼。6月初,记者在津市采访感受了这里恬静美丽的乡村。

  村庄里生活垃圾去哪里了?秘诀就在样式和功能类似银行存折的“绿色存折”里。

  金鱼岭街道大旗村有一面“大旗”,全省垃圾分类“绿色存折”管理创新从这里发端。村里83岁老党员黄兆方已“转账”到第二个“存折”。从2015年10月12日存52个编织袋开始,黄兆方家里共存39次,兑换了草帽、洗洁精等生活用品,以及10元零钱。黄兆方说:“荒货可以兑日用品,这个搞法好!”村民对“绿色存折”赞不绝口。

  好在哪里?村支书张传炎拉记者到村部的“绿色银行”细看。

  垃圾分一分,废品变“黄金”。一间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室是“银行”的“金库”,按废旧纸品、衣鞋、金属、玻璃、塑料和有害垃圾分类,保洁员把从村民家中收来或村民自己送来的垃圾称重后放入其中,在“存折”上记录物品和折算的金额。

  村部以废易物兑换专柜就是银行的“柜台”。货架上生活用品物美价廉,能根据农时和季节调整,非常实用。用“存折”就可以在此“取出”等价的物品,还可以偶尔“贷款”,只要按时存上废品就行。

  “平价交易,很多垃圾废品站不要,‘银行’要贴些钱。”毛里湖镇中南村村主任张新德说。“绿色存折”最初从记账便条开始,到第二代纯绿色封皮,中南村的探索也代表了津市特色。

  “绿色银行”的组建,主要是采取“财政投、乡村补、农户凑”的方式筹措资金。目前,津市全面推行“绿色存折”制度后,每年节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300余万元。村里成立了农村环境保护协会,采取会员制度吸纳村民入会,实行垃圾有偿处理,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还捐钱支持村里公益事业。

  分类后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

  张新德把记者领到一户农家后院,只见一小土坑里堆放着餐厨垃圾。通过浅埋沤肥,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农户家里,沤肥池成了有机垃圾处理标配。在李家铺乡有机垃圾处理站,两台机器利用菌类分解技术,让整个乡里的餐厨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旁边的垃圾转运站则将不可回收和分解的垃圾压缩处理后,交由乡镇统一无害化处理。到此,农村垃圾都各归其所。

  实行“绿色存折”制度后,津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全面消灭了农村白色垃圾,农村垃圾实现统一收集处理全覆盖,集镇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全运行,农村垃圾和集镇餐厨垃圾减量率分别达到70%、90%。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生态效益逐步呈现,村民还有了一定经济收益,获得感、幸福感、自觉意识也越来越强。

  更好地推进“绿色存折”制度,张传炎指着村里村民环境卫生 “月评季奖”考核结果公示栏说:“卫生好不好全村看得到,做好还有奖,不愁‘绿色银行’没有‘存款’。”

  津市探索出一套统筹协调管理模式,将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和部门,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按区域划分网格,网格内实行“五定”制度,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各村成立垃圾分类理事会处理日常工作,负责管理协调本地垃圾分类事务,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比。各村每月的考评结果都在公布栏上公布,村广播里广播,微信群里公开。

  “绿色存折”改革经验被中央深改办、中央电视台推介,并被常德市确定为2017年十大自主改革项目之一。今年还入选我省首届创新奖管理创新系列。

  津市市委书记傅勇说:“‘绿色存折’形式新颖,村民不仅觉得有趣,还能得到实惠,资金投入不大但收效明显,操作简单易行,可复制、可持续,具备推广的条件。”

  津市已将垃圾分类体系建设PPP项目投放长沙资本市场进行压力测试,几家社会资本与市里对接,即将由专业的环保公司负责对全市农村垃圾、畜禽粪便集中处理,进一步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李家铺有机垃圾处理站旁,生活污水处理站已投入运行。津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试点,为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探路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威 谭静波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