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写在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之际:向着蓝天 起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陶芳芳 编辑:李丽 2017-06-26 17:55: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机翼型卡口,寓意湖南长沙开放崛起。彭国明 摄

6月8日,长沙黄花综保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图为演示货车顺利通过黄花综保区北卡口。范远志 摄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围网、巡逻道。 范远志 摄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通关大楼集报关、报检、配套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日前已正式启用。图为一楼通关服务大厅。 曾诗怡 摄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通关大楼、综合大楼外景。彭国明 摄

  陶芳芳

  夏日的气息越发浓烈,发展的热潮在三湘大地迅速蔓延。6月下旬,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园内,一辆辆大型货车川流不息,一排排大型集装箱有序堆放,来自世界各地和去往世界各地的物品在此迅速集散、分拨。这距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仅仅十多天。

  与往日相比,这片土地上方,飘荡的不仅有建设机械声,还有高亢的车辆鸣笛声、卸货声、工人们的指挥声,以及通关大楼里,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呼声……声声坚定,传递着蓬勃发展的气势,合奏成一首浑重有力的“开放崛起”交响曲。

  湖南,一座通往世界的巨型之桥在此架起;长沙,向着蓝天,起飞!

  1 用开放的理念 把握“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机遇

  开放,是一张内陆城市超越自我、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本世纪之初,地处内陆的湖南,声势浩大拉开了新一轮与世界融合的大幕。多年来,一个个鲜活的开放故事,一桩桩开放大事件,不断铭刻并展示着湖南开放发展的轨迹与成果。

  目前,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正在实施,国家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布局已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延伸,发展重心持续向中西部转移。融入国家战略,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南正逢其时。

  长沙也已形成了以湘江为界的两岸发展新格局。湘江以西,是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是长沙“西引擎、西高地”;湘江以东,是正在着力打造的以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龙头的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是“东引擎、东高地”。

  省委书记杜家毫提出“湖南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需求之下,为这个“开放平台”的确立理清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再造一个综保区!

  位于长沙东部的长沙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抢抓机遇,主动承接重大使命,筹建黄花综合保税区。

  长沙县最大优势在于机场。坐落辖区内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2016年,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29.67万人次,同比增长13.8%,连续多年位居中部机场第一。预计到2040年,年旅客吞吐量可达到7000万人次。从这里出发,可以直航到达美国洛杉矶、德国法兰克福等22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长沙县正依托黄花机场,重点开发建设“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全面迎接大临空时代。武广、沪昆等高铁动脉交会融合,长株高速、319国道纵横交错,连接机场与高铁的中低速磁悬浮专线贯穿其中,地铁 6号线、G字开头的渝厦高铁直通黄花机场,为全国罕见。航空、水运、高铁、城市主干道、磁悬浮、地铁共同构筑起六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综保区“大进大出”提供有利条件。

  长沙黄花机场已获得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冰鲜水产品两个指定口岸。待综保区建成,实现区港联动后,区、港之间,可实现优势互补——几类口岸优势将叠加到黄花综合保税区来,转换为综保区优势;而黄花机场也将有效破解只有客流没有货运航线的尴尬境地。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在此片区内设立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将可进一步撬动临空经济加快崛起。

  2016年5月31日,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正式肩负起引领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

  黄花综保区按“一次规划、循序推进”的原则分步进行开发建设,项目规划面积1.99平方公里,位于长沙市东部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总建设期为5年,总投资约50亿元。首期建设范围为机场高速以北、黄金大道以西0.77平方公里区域。

  自此,开放崛起,湖南校正罗盘,又立一个新起点!

  2 用长远的眼光 全身心投入这一年轻的事业

  “我们要迎头赶上,要通过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把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龙头舞起来,把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立起来!”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获批后,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非常关注项目建设。

  全体建设者们,将项目视为一号工程,当起了“拓荒者”、做起了“掘土人”,翻开泥泞,一砖一瓦筑下开放的根基。

  他们追求速度、讲究效率,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事关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在优化再优化,每个步骤都在提速再提速。仅6个多月时间,建成通关大楼、综合大楼、监管仓库等房建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拉通巡逻道、保税大道、综一路等市政道路12公里,4月21日成功通过省级预验收、6月8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项目建设速度,创全国同类综保区之最!

  他们追求品质、讲究细节,要使综保区用的每一分钱,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项目规划方案,邀请省建筑院高标准设计,连办公大楼铺设的地砖都几易其稿征求意见;一期主卡口建设,设“五进五出”共10条通道,各通道之间有安全岛进行隔离,真正实现人、货分流;监控系统设置,沿隔离围网和监管仓库、查验平台、主卡口等处安装216个高清摄像头,沿隔离围网设置有182对红外报警探测器,一期整个区域围网周界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监控……

  短短一年的建设时间, 1800余名建设者,放弃周末,放弃节假日,日日夜夜鏖战在项目一线。综保区项目任务被分解成近120个小项,进行时间倒排,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工作完成一项插一面红旗,倒逼各项任务提前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项目问题交办制度,逐个销号;建立餐会交流机制,将所难所惑带到饭桌上,边吃饭,边收集反映问题、边研究破解难题。日报告、周安排、月计划,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项目攻坚战役。

  项目建设的工艺极为复杂,既有厂房、又有道路,既有土建工程、又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既有下穿隧道,又有上跨桥梁,被承建方——中建五局三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南分公司总经理陈勇喻为“建筑博物馆”。 1.99平方公里土地,并非一望无垠,中间的山丘、机场高速、磁悬浮轨道,将综保区一、二期以及黄花机场分别“隔离”开来。建设者们不惧艰难,用“逢山劈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与姿态,在高空之上建起两座横跨黄金大道的横跨桥,在黄土之下建起下穿机场高速、磁悬浮的隧道工程,打通综保区一、二期与黄花机场的“最后一公里”,使黄花综合保税区直通黄花机场三期国际货运站,让“区港联动”的构想迈出实质一步。

  3 用国际化构想 布局产业、人文与世界同步

  当园成型、路成网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筋骨舒展之时,长沙县迅速启动综保区项目招商,通过引进一只只跃跃欲跳的“项目之鱼”,来搅活这一池发展的春水。

  规划之初,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就确立了综保区重点发展临空偏好型的高端产业定位,明确围网内主要打造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商贸交流三大核心功能,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新材料等。

  为此,综保区的招商,不摊“大饼”,不搞“大呼隆”,而是以“国际化”的视野,瞄准“高精尖”。为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在此加速集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财政专项扶持航空偏好型产业,物流快递企业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厂房仓库租金最长可免三年……由长沙市商务局牵头制定、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成为长沙首份针对综保区发展的文件,明确对首次落户且在综保区内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符合条件者,将给予租赁补贴、配套服务等各类政策保障,成为吸引企业入驻最给力的“砝码”。

  企业家们来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波兰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入驻。就在今年5月27日,综保区又一举签下南洋国际等10大项目。截至目前,综保区已累计签约项目27个,已有40多家公司在综保区办理工商注册。

  项目来了,产业活了。得益于这些项目发力,在封关运行的当年,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预计可实现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以上,并在封关运行3年之内,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0-100亿美元!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到底能带来什么?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拥有“境内关外”特殊运作模式,能为区内企业减免进出口关税,节约企业成本。国外商品一旦进入这里,就能享受保税政策,企业卖多少,交多少税,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交税,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对“两头在外”企业或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完全免除关税和增值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则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它也把世界工厂搬到家门口,拉近了产业对接世界的距离。通过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长沙的加工制造环节可以向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两端延伸,有助于加工制造向贸易服务的直接升级,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落户,以促进外贸发展方式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作为助力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平台,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还将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流通优势。在这里,海关将全面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无纸化、放管服等改革,复制推广自贸区监管创新制度,为企业提供“快进快出”的通关环境。

  商品走出去,带动企业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再促使“中国优势”、“中国资源”走出去……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的这些优势要素,都将成为加速一个企业、一个地方转型升级、“走向国际”最有力的制因!

  在卡口东面预留了50亩土地,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端外贸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展示、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香水、箱包、钟表、珠宝,以此形成人气聚集高地。在这里,市民将可以在现场看货,线上下单,不出国门,海淘货真价实的世界名品!

  “可以想象,随着高端企业越来越多,人流越来越多,综保区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也将越来越多。届时,当越多越多的外国人从黄花机场下机,踏上综保区的土地,或因工作、因喜好在综保区停留之际,都将潜移默化地驱使本地人的生活习俗、购物习惯、甚至语言风格走向‘国际化’。这,很有可能。”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项目负责人充满信心地展望着。

  如同综保区那幅形如机翼的银色卡口,伸展着庞大身躯,仰头向天际展望:世界,我来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陶芳芳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