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助困3.0密织民生保障网
芙蓉区出台《慈善精准救助困难家庭实施办法》,八大项目兜底保障民生、温暖困难居民
长沙晚报记者 胡媛媛
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大学生吴雯愫勤学不辍,虽然过早失去了父母,但小姑娘却无需为学费发愁;
绿意葱茏的社区公园里,病情好转的白血病患儿小涵晒着暖暖的太阳。他不知道,是因为医疗救助金的到来,让父母紧缩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温情荡漾的日间照料中心,83岁的谭杏安看着护理人员忙忙碌碌,忍不住拉着他们的手:“贴心得就像儿女一样。”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着这样一些群体,或家境贫寒或年事已高,但在芙蓉区,总有一份温暖与他们同行。从5月1日起,《芙蓉区慈善精准救助困难家庭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从“生老病葬急难学贫”等方面设置的八大慈善救助项目,实现了从政府对以低保户为主的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全面兜底和精准帮扶。
今年是长沙精准扶贫工作的攻坚之年。一幅幅暖心图景的背后,正是芙蓉呼应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以“绣花”的功夫精准扶贫所递交的温情答卷。
从一系列精准助困举措出台,到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从“8+1”制度帮扶体系不断完善到惠老服务温暖白发,如今一张多层次、广覆盖、全纵深的民生保障网,正在中心城区构筑。当困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助、老有所养,不再只是美好愿景,而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实景,“幸福芙蓉”对每个芙蓉人来说,正变成那么真切而有温度。
贫有所扶
八大救助项目为贫困居民量身打造
“是芙蓉区的精准助困,帮我们这个贫寒小家,一次次渡过了难关。”坐在自家虽然简陋却满是阳光的小屋,47岁的黄菊梅忍不住眼圈一红。
黄菊梅的心中,有本忘不了的温情账:虽然自己没有工作收入,但每月能领到765元的低保金,这些年来身患肺癌的丈夫获得政府的医疗救助金近3万元,今年4月去世后,社区第一时间为这个家庭申请了慈善助葬金。儿子的学费也不用发愁,去年起,芙蓉区政府为其提供了高中助学金,助学帮扶还将延续到其大学毕业。
千里之外,就读福建省农林大学的吴雯愫同样忘不了。父母过早病逝让她成为了孤儿,但家在芙蓉区的她,关爱一直如影随行,“低保金、孤儿生活费一样都不少,芙蓉区还给予了大学助学金。”
黄菊梅和吴雯愫的感动,源自芙蓉区围绕精准扶贫不断下足的“绣花”功夫。作为长沙最中心城区,芙蓉区内虽没有全市扶贫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相对困难的群众依然存在,全区还有2000户家庭获领最低生活保障。而芙蓉决策者在一次次基层走访中也发现,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现有的低保标准不足以全面保障其基本生活,民政救助在某些领域还缺乏常态化机制。
“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芙蓉区委书记于新凡用力争“两个一”生动诠释了“绣花”式精准扶贫背后的原动力:一个都不能少,民生保障应该覆盖到芙蓉区每一户困难家庭、每一位困难居民;一项都不能缺,不仅仅只关心困难群体的吃穿住等基本需求,更要细致到他们的上学、就医、养老等方方面面。
用“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既要有务实严谨的态度,也需要精准发力的方法,既要有“按图施针”的意识,也需要驰而不息、铆劲实干的耐性与韧劲。几年间,这份洒向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的深情厚谊,在芙蓉不断加码:从2014年该区率先全省出台精准助困办法,面向低保家庭推出助学、助老、助医、助葬四大救助项目到2016年再次完善,简化了救助申请程序,提高了救助标准,今年出台的《芙蓉区慈善精准救助困难家庭实施办法》,更涵括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贫、助葬、助急、助无八大项目,帮扶精细、分类明晰。
“对困难家庭实行精准救助、推动兜底脱贫,是责任所系、是群众所盼,是芙蓉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介绍,此次出台的《办法》堪称精准救助3.0版,八大慈善救助项目涉及“生老病葬急难学贫”,实现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其实施后,每年预计投入救助资金超过2500万元。
精细“绣花”、精准施策,翻开新出台的《办法》,芙蓉的民本情怀溢满字里行间。其救助对象九成以上为低保人员,今后他们不仅仅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里,每人可获领1000元临时生活补贴,每年可获领两次各1000元的临时门诊救助费,遭遇重特大疾病时,还可获得累计不超过2万元的年度医疗救助金。
此外,享受低保的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分别可获得最高6000元、5000元和1万元的助学金;60周岁以上低保人员每月每人按200元标准发放养老生活补助金。对失去家庭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遭遇重特大紧急事故的贫困家庭、事实上为“三无”人员以及低保人员去世后,《办法》同样明确了详细的救助内容和援助金额。
困有所助
“救急难”快解特殊群体应急之需
兜底脱贫、精准救助,让幸福感更有底气。这只是中心城区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密织民生保障网,温情锻造“幸福芙蓉”一个生动注脚。
“将财力向民生建设项目倾斜、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努力建设一个全面共享的幸福芙蓉。”去年该区召开的第五次党代会上,“幸福芙蓉”的坐标清晰显立。而今,一项项民生保障制度的接力出台,让这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成一份执政为民、实事惠民的决心,一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行动,一种导向、一种大势。
“房屋虽然倒塌了,政府的及时帮扶却为我重新撑起一片天。”今年4月一场大雨来袭,龙马社区居民解得文的小房因年久失修,在风雨中倒塌,房内生活用品、电器、家具等通通掩埋在内。要重新置办一个家,对收入微薄的解得文来说谈何容易。芙蓉区民政局立刻启动“救急难”机制,为其送去5000元救助金,帮助其家庭暂时摆脱了生活困境。如今,解得文一家生活已步入正轨。
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急难事,而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突遇不测者得周全之助,让因病因灾者去生命之虞。”近两个月前,《芙蓉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出台,不仅快解特殊群众的应急之需,更标志该区“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建立。
按照实施细则,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患有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且无能力自救的家庭或个人,在其他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都可申领临时救助,救助金从1000元到10万元不等。
“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困难群众密织的扶贫助困民生保障网,更化成中心城区温情荡漾的连绵长卷——
访贫问需实现社区全覆盖。今年以来,随着芙蓉区群众工作连心行动的火热开展,对全区贫困户、危房户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建立扶贫台账,做到户有卡、社区(村)有册、街道有档,各部门扶贫信息共享。
与此同时,芙蓉区在各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社会救助”窗口,每个社区配设社会救助专干,从低保金申报到救助金申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救助平台同步建立,由民政、教育、人社、卫生、公安等部门参与成立联席工作制度,让群众求助有门、获助及时。
“直通车来了,亲人也来了。”作为芙蓉区的爱心保留节目,该区更连续多年实行“暖民心、送温暖”春节慰问直通车行动,为低保对象、高龄老人以及各类民生保障群体送上油米物资、递上慰问红包,每年仅此活动投入的资金就达千万元。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情怀;变化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精神。芙蓉正挥动民本之手,培育一片滋生幸福的丰饶土壤。
老有所依 老年人日间照料网络今年覆盖所有街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依”已成为政府提供的兜底公共服务之一,更是衡量一个区域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如今的芙蓉区,日间照料中心破解家门口养老难题,老年福利不断推进普惠化,随着“多元养老”模式的开启,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体系正在构筑。
初夏的阳光洒落,位于德政园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小院里,已是满院芬芳。老人们或品茗聊天,或布子下棋,日子里写满了温馨与从容。虽然面积只有600多平方米,仅设30余张床位,但这里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卧室内多功能衣柜、桌椅整洁实用,温暖的被褥营造一室温馨。想放松心情,老人们可坐在客厅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也可到阅览室里读书练字;想锻炼身体,特别开设的健康小屋内按摩器、运动机随心任选。“一日三餐有营养师搭配,服务人员贴心得像崽女一样。”83岁的谭杏安竖起大拇指,“真正韵上了居‘家’养老的味。”
长沙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系统。呼应这一目标,芙蓉区积极探索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如今,日间照料中心已亮相荷花园街道、东屯渡街道、火星街道、定王台街道,今年计划建成覆盖全区13个街道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网络。
让更多白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芙蓉区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普惠型“福利红包”还包括:为全区8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1100余名90岁以上老人以及百岁老人分别发放每人每月50元、100元和300元高龄补贴;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400至500元春节慰问红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60岁以上家庭经济困难且生活难以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300至500元每月的居家养老购买服务。
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精准化养老服务,芙蓉还在不断作为。如今在滨河路与合平路的交会处,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芙蓉区福利中心正加紧施建,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福利助老中心,其投入使用后可提供床位近千张。花园式的生活环境,贴身化的照料呵护,更有视频呼叫等信息化系统上岗,浏水之畔,将崛起一座以养老为核心功能、以益寿为主题,具有福利、医疗康复、居住以及休闲功能的“亲情家园”。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全面兜底,贴心救助解难;精准定位,政府帮扶救急;多元探索,服务提升惠老。让更多居民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正是芙蓉在民生实践中最好的注脚。
相关链接
芙蓉区慈善精准救助困难家庭项目
慈善助困
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向当月在册低保人员(含民政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孤儿,以下低保对象救助项目均含上述两类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临时生活补贴。
慈善助医
门诊救助:年度第四个月、第十一个月当月在芙蓉区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每人发放门诊救助费各1000元。
住院救助:对身患重特大疾病致困的低保人员进行慈善扶助。当年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商保补偿和民政救助后,低保对象年度内自负医疗费在5000元以内(含5000元)据实救助;超过5000元的按照分段累加的方式计算救助金额,自负医疗费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50%救助,年度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慈善助学
救助对象为在芙蓉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在校学生。幼儿园每学期学杂费低于3000元标准的,凭票据实救助;高于3000元的,按每学期每人3000元标准救助。高中(含职高)每学期学杂费低于2500元标准的,凭发票据实救助;高于2500元的,按每学期每人2500元标准救助。大学(大专以上)每学年学杂费低于10000元标准的,凭票据实救助;高于10000元的,按每学年每人10000元标准救助。
慈善助老
年满60周岁以上低保人员按每月每人200元标准发放养老生活补助金。
慈善助贫
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实施精准救助。凡民政部门认定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年按户发放5000元的生活医疗补贴金。
慈善助葬
低保人员去世后按《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治丧的,按每人4000元标准发放抚恤援助金。
慈善助急
对突发下列紧急救助情况,给予一事一议救助:
(1)突发重特大疾病紧急救助。因突发重特大疾病(按民政医疗救助办法认定病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且无能力自救或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病危通知单,家庭无力承担治疗基本费用的,给予救助对象一次性住院紧急救助。先期紧急救助不超过5000元,年度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2)突发不可控因素紧急救助。因火灾、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等不可控因素造成人员重残或死亡、财产损失巨大,在扣除保险、赔偿、帮扶救助后,低保对象支出或损失在5万元以上,其他困难对象支出或损失在10万元以上,家庭基本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且无能力自救,给予救助对象一次性救急难扶助。先期紧急救助不超过5000元,年度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3)严重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因发生龙卷风、暴雨、冰雹、雷电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重残在医院进行救治,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且无力支付救治费用的, 给予救助对象一次性住院紧急救助。先期紧急救助不超过5000元,年度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慈善助无
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事实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困难人员,由社区委托社会福利机构寄养救助,救助资金由民政兜底。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