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她用真情诠释“他乡美”——记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游端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李绍萍 苏继纯 吴怡凡 编辑:徐丹 2017-07-05 14:13:4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李绍萍 苏继纯 吴怡凡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说的是在他乡生活的不易。然而,在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怡园社区的外来人员,普遍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在这里遇到困难,不仅随时可以得到帮助,而且还可以在社区的“他乡美俱乐部”免费学技能、学创业、找工作。这一切都与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游端霞的无私奉献和真情付出分不开。6月20日,记者特地来到这里采访了这位真情奉献外来人员的基层女性。

  社区谁有困难都会找她

  走进怡园社区的“他乡美俱乐部”,但见这里布置得颇为温馨。里面有创业培训中心、有技能学习中心,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场所。来自绥宁县的杨通简说:“这里就是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工作之余,大家都会到这里聚聚。”

  年过40岁的杨通简,身体有些残疾,自2008年来到怡园社区,一待就是近10年。他的老婆和两个孩子也都跟着他到了长沙。多年来,他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会找游端霞,游端霞也很乐于帮忙。“老婆的工作,两个孩子读书的学校,都是游大姐帮忙找的。”杨通简动情地说。

  杨通简只是游端霞帮助的众多人员之一。在社区,谁家有困难都会找她。自2001年社区最困难时担任社区主任开始,游端霞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6年,从社区主任,到社区书记,到如今的街道党建群工办副主任兼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16年来,究竟帮助了多少人,游端霞自己也记不清。通过她的爱心付出和传递,她赢得社区居民的普遍喜欢,大家都亲热地称呼她为“游大姐”“游妈妈”。

  “脏乱差”社区变文明社区

  2001年以前,游端霞还是个能干的生意人。2001年,她做生意的地方黄兴路启动街道改造,游端霞失业了。在焦急等待的日子里,一件事改变了游端霞的人生航向。那一年8月,她家门口新建的怡园社区招考社区工作人员,她报考社区主任,结果一考而中。初建时的怡园社区,是一个典型村中社区,四周被五一村包围。因靠近高桥市场,社区居住的人,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是典型的“脏乱差”。

  上任伊始,社区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办公室,游端霞就临时改造了弃用的建筑工棚。没有办公设备,就从家里带来。没有居民资料,她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户户进门登记。

  一个多月里,她白天上班,晚上入户。经过辛苦努力,终于收集齐了社区居住的5000多人的资料。有了居民的一手资料,管理就有了依据。她将居民按照单位职工、退休党员、8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众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居民实行不同方式的管理。比如,对于退休党员、干部,她就动员他们做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对80岁以上的老人,她就成立“邻里帮”进行帮扶。对于外来人员和困难户,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分类管理很快见效,曾经“脏乱差”的社区,慢慢地变成省、市、区三级文明社区。

  “他乡美”给外来人员一个家

  在怡园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始终占多数。这些外来人员,始终是游端霞的牵挂。

  最初,游端霞想到的是从生活上、经济上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困难人群。利用雷锋超市,解决这些人遇到的困难。后来她觉得,仅有这些远远不够。2007年7月18日,社区成立“他乡美俱乐部”,这是全省首家专门服务新市民的公益性组织。俱乐部集娱乐和培训功能于一体,一方面免费开展普通话、液化气、电动车等基础生活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上学、就业、就医等各类难题。现在,俱乐部又开展新市民创业培训,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在省安监局一下属单位当出纳的张之劲,就是受益者之一。现年40多岁的张之劲,2004年跟随丈夫,从怀化来到长沙,住在怡园社区。因为没技能,也没工作,家里经济颇为困难,人也没有一点自信。2005年,经游端霞介绍,张之劲在附近的省计生委当上了保洁员,慢慢也有了自信。2007年,在“他乡美”学会了电脑打字等技能的张之劲,变得更加自信。如今的张之劲已经成为一名白领,说话、做事,信心满满。

  据统计,“他乡美”自成立后,仅就业就已先后帮助2000余名外来人员。人口倒挂现象最为严重的社区竟成为首个“湖南省最充分就业社区”,游端霞也因此先后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省首届市民满意主任等荣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李绍萍 苏继纯 吴怡凡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