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雨中筑起防洪“生命长城”——长沙县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水保护家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张颖璐 编辑:徐丹 2017-07-17 09:19:5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张颖璐

  暴雨洪峰均已远去,昨日的长沙县晴空万里,浮云朵朵在空中画出写意的图画,走进被洪水侵袭过的黄兴镇、榔梨街道等地,清洗过后的街道整洁如新、车水马龙。

  然而就在6月22日至7月2日,罕见的暴雨侵袭长沙县。捞刀河水塘垸、浏阳河敢胜垸水位均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逼城,长沙县第一时间组成了由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和县长张作林负总责的防汛指挥部。一盏盏明灯彻夜不熄,一场场深夜会战展开……长沙县党政班子成员全部冲在抗洪最前线,数万名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撑起力抗洪魔的“主心骨”。

  长沙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果断部署,党员群众舍小家、顾大家,长沙县18个镇街党群众志成城、军民风雨同舟,筑堤坝、战险情、保供电、护畅通,鲜艳的党旗在抗洪各战线高高飘扬。长沙县紧急转移4.5万多人,全县无群众因灾死亡。最终战胜这次洪魔,打赢了防汛保卫战。

  科学应对,他们筑起坚固防线

  这是195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纪录。从6月22日至7月2日的10天时间,长沙县全县平均累计降雨430毫米。四座中型水库全部溢洪,长沙县多地水情告急。

  长沙县彻夜未眠,水塘垸、高沙垸、敢胜垸等大堤上灯火通明。

  6月30日,捞刀河湘龙街道高沙垸21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抢险队伍,筑起长达7500米的子堤。

  暴雨如注,洪水水位仍继续上涨

  浏阳河长沙县段第一个迎接洪峰的考验。6月30日16时,浏阳河梨江港水位迅速上涨,榔梨街道陶公庙社区下正街开始漫水。“时间就是生命!”机关干部、民警、武警跳上冲锋舟通宵救援转移群众,在3天内转移出6个村、社区1.2万群众。

  7月1日下午6时,有1.2万名居民、1.3万亩农田的捞刀河安沙镇水塘垸告急。 执法人员、武警、森警部队、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和干部群众万人彻夜奋战,人链传沙袋,一夜时间就为十里大堤筑起了一道钢铁城墙。

  7月2日凌晨,新一轮暴雨袭来。黄兴镇敢胜垸洪峰水位41.07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79米。

  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当日,敢胜垸、大桥垸、杨梅垸等垸出现管涌和漫堤。14时30分许,画田撇洪渠出现一处外坡崩塌。撇洪渠溃口被迅速撕裂,缺口瞬间达到约7米宽。现场抢险人员向洪水中丢了一些沙袋石块,瞬间被冲得不见了踪影。通讯网络也已中断,通讯只能靠吼,榨山港这一段断堤,俨然已是一处孤岛。附近数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省市重点工程受到威胁!

  “在撇洪渠决口处上下游抢修两道截流堰,截断两头来水。”市县领导及水利专家组成的抢险指挥部在大堤旁紧急制定了抢险方案。700多名武警官兵、民兵及党员突击队、上百辆工程抢险车与肆虐的洪水赛跑。11小时内超过5000吨石料被投入缺口。16时40分,经过26小时连续作战,洪水被完全拦住。

  而此时,大堤下的1.5万名群众已经全部提前疏散,无一人伤亡。

  党旗飘扬,他们在洪水中挺身逆行

  一声号令,力量从四面八方汇集,大堤上飘扬的鲜红党旗,耀眼的“橄榄绿”,还有无处不在的红马甲志愿者和身穿制服的人们;守堤坝、保供电、护畅通,洪流之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为了群众的安危,冲在前!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平凡的人和他们不平凡的事。

  在陶公庙,连续十天奋战在抢险一线的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员工张灿辉在电力抢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倒在了黑夜里再没醒来。

  在仙人市村浏阳河畔河水倒灌的排洪渠前,村支书刘兵毅然将自家的皮卡车推下水阻挡洪流。

  在黄兴镇敢胜垸近2米的积水中,转业军人徐厚东用油桶和门板制作了简易木筏,安全转移30多名被困群众。

  在黄花镇梁坪村撇洪渠山体滑坡后,50多岁的黄花水务站站长黄铸脱下上衣跳入水中,疏通被堵住的出水口。

  在安沙镇水塘垸,肢体三级残疾的村民李杰峰,用一只手装沙袋、扛沙包,在防汛一线连续坚守了3天。

  还有戚岚、柳胜、廖金国、郭江义、舒文武……湘龙街道民兵应急分队11个人,近100个小时连续奋战,驰援了榔梨、安沙、水渡河、黄兴等地,营救和安全转移了3000多人。

  而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在画田撇洪渠成为通讯孤岛时,一位老党员,自愿充当“通信兵”,奔波于各救援队。溃堤修复后,大家还未来得及问他的名字,他就已悄悄地“消失了”。

  还有的自家受灾却坚守岗位,有的拔掉针头重返一线,有的身怀六甲熬夜值班……冲得上、守得住,舍小家、顾大家,这股“霸得蛮”的精气神存在于长沙县人的血脉中。18万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党员群众,筑成了长沙县防汛大堤上最牢固的血肉长城。

  重建家园,他们在风雨后抚平创伤

  现在洪水退去,长沙县风雨后焕发新颜。在龙华小学的安置教室里,78岁花园村娭毑伍明利在黑板上留下了“洪水无情人有情,安置点就是我家”的粉笔字,背后是上万救灾安置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还不能回去,洪水虽然退了,但还有大量消毒工作要做。”连续四天没回家的长沙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孙健在电话里告诉妻子。喷药消毒、疫病监测、水源采样……12个应急小分队在灾情严重的镇街开展消毒防疫工作。

  “感谢你们帮我打扫卫生,我一个人不晓得什么时候能收拾完。”发出感慨的是榔梨街道居民盛建辉。在街道驻守的县行政执法局队员徐立、刘宇,自发帮助受灾居民清理房屋。

  灾后不少镇街农田被淹,农业生产损失严重。长沙县科技局80余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灾后技术服务,长沙县农林局紧急采购12万公斤救灾晚稻种子,免费发放给受灾农户,省市县科协也组织专家队伍送科技服务下乡,助力群众灾后重建。

  长沙县水务局15个抢险专业技术组驻守浏阳河、捞刀河沿线各镇街,添置18台临时可移动水泵,彻夜排渍。目前13条被水淹和水毁中断的线路均已恢复通行。同时,长沙县组织105台机械作业设备和273名市政、环卫、渣土等部门工人驰援宁乡灾区。

  洪水退去,面对被洪魔摧残的家园,长沙县人民又迅速团结在一起,恢复生产生活,建设更美家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张颖璐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