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养猪”院士把猪栏设计成“五星级”,不仅减少了生猪养殖污染, 养猪综合成本还可降低40—120元/头
“管好猪屁股,养猪才有前途”
长沙晚报记者 小李卓 通讯员 杨迪君 朱世超
作为普通市民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猪肉,其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在长沙马坡岭一栋老旧的办公楼里,国际著名的畜禽营养与饲料学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正在与一群湖南农大师生,设计推广一项“五星级猪舍”。作为长沙绿叶生物院士工作站的入驻院士专家团队,他们要从源头减少生猪养殖污染,确保养出真正的“无抗猪肉”。
养猪院士 让老百姓吃上健康肉
多年前各地江河中出现的“猪漂漂”,曾揭开生猪养殖污染的冰山一角。据统计,一头猪每年排放的废水量约为11吨。长沙绿叶科技董事长蒋政云博士告诉记者,猪场养殖污染量不亚于工业污染。在猪饲料中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铜、氮、磷等和抗生素,造成猪的粪便含重金属多,使土壤板结,并导致猪肉重金属超标。
针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早已研究多年。“很多人说我就是个养猪的院士。”1978年从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印遇龙与生猪养殖结缘,一养就是39年。
1985年,德国马普学会为他提供了一个去德国农业科学院深造的机会,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有孕在身,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权衡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学习期满后,他婉拒导师承诺的丰厚物质条件回国。
“管好猪屁股,养猪才有前途!”早在2014年,他就在多个场合呼吁,通过科学研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猪排泄物(氮、磷排放)和处理好环境废弃物。他解决了畜禽养殖中滥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印遇龙告诉记者,通过养殖环境的改善、增加猪的免疫力,从而替代原有的抗生素,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让老百姓吃上健康肉。
教授创业
实现养殖方式“零污染”
镂空的猪舍地砖,猪的粪尿漏下去收集后沉淀,利用管道将沉淀后的液体引到上空,喷洒在猪舍四周贴有特质薄膜的墙壁上,让尿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尿液中液体部分蒸发掉,固体统一收集制成肥料。高温天里,猪舍里还有“空调”,其采用的湿帘+负压降温系统,可以保证猪舍凉爽。饮水碗设计让猪喝上“直饮水”也彻底解决了水浪费。这是记者在长沙绿叶科技看到的“零污染”猪舍。
2014年,印遇龙院士正式担任“长沙绿叶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首席科学家,与绿叶科技联手推广此项技术。其实,双方的缘分从绿叶成立之初就已开始,与别的企业不同,绿叶科技的创办人全部是来自湖南农大的教授和博士。
在双方的大力推广下,如今,这项成果已经在全国200多家养殖场推广。新型饲料可实现氮、磷减排30%以上,铜减排90%以上,杜绝砷、铅、镉的排放。应用新型猪舍设计可减少污水90%以上,根据测算,这样不仅没增加成本,而且养猪综合成本还可降低40—120元/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迪君 朱世超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