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孩子分享故事 创客构筑梦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宁莎鸥 编辑:李丽 2017-09-24 11:37:37
时刻新闻
—分享—

市图书馆为市民提供“悦读”空间。

阅读要从小朋友抓起。

市图书馆有不少老读者。

小朋友是市图书馆读者的“主力军。”均为市图书馆供图

长沙图书馆位于美丽的滨江文化园。

  长沙晚报记者 宁莎鸥

  博尔赫斯曾说:“我曾暗自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2015年9月30日,长沙市图书馆新馆开放试运行。两年里,长沙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82万人次。“新图书馆提供的不止是图书和阅读,我们正在打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综合体’。在这个贴近生活、彰显自我的阅读空间、交流空间、梦想空间,共同呵护一方净土,倡导一种生活,涵养一种精神。”

  78岁的老读者彭爹爹记忆中,“过去去定王台老馆借书,地方不大,书也不多,最早还要填小卡片。现在到新馆可就方便了,地方大,藏书丰富,想看什么自己去找就行了,我孙子还能用电脑直接查了!”9月30日,是长沙市图书馆新馆开放两周年纪念日,两年里,市图书馆接待读者382万人次。长沙市现有常住人口764.52万人,相当于有一半市民走进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发展带来的福利。

  从1960年的中山亭的图书阅览室到定王台的长沙市图书馆,再到如今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的长沙图书馆,长沙图书馆的面积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精细,已从几间小小的阅览室发展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4个女职工拖着板车,将市图书馆的“家当”从潮宗街运到青少年宫

  步入滨江文化园,一座彰显城市文化品质的现代化大型图书馆巍然屹立。新图书馆建筑外形设计屹立江边的巨大顽石,棱角分明,象征着果敢刚毅的“湖湘性格”。馆内主要设置有社科文献借阅室、自科文献借阅室、少儿阅览室、青少年阅读中心、报刊阅览室、视障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长沙人文馆、多元文化馆、高清影视室、听音室、录音室、新三角创客空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咖啡书吧、24小时书店等20多个服务功能区。书流、人流、信息流在这里汇集,编织出全民基本阅读权益的保障网络。

  抚今追昔,站在美轮美奂的新图书馆,你或许很难想象,市图书馆从中山亭到定王台再到新河三角洲57年的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1960年7月,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其设在市青少年宫内的图书外借处、青少年阅览室以及潮宗街的少儿阅览室下放给长沙市。长沙市将其与市文化馆的图书室、少儿阅览室合并,这便建立了长沙市图书馆最早的雏形,于当年10月1日向市民开放。

  很多人恐怕不知道,中山亭还是长沙市图书馆的第一座馆舍。当年的11月,市图书馆由青少年宫在中山亭安家落户。据记载,当时馆舍的面积仅83平方米。出版人钟叔河老先生还留有当年旧图书馆的印象:“当时我才三十来岁,(旧馆)外面像个炮楼,先要上好些台阶。”他在这里借过一本《细木工作业》,“德国人的,我就照着里面的图做了两个刨子。”这两个木刨子至今仍摆在钟叔河的书架上。

  57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市图书馆已经从83平方米的2层小楼发展到了建筑面积31320平方米的5层大楼,设置有3000多个阅览座位,每天可接纳读者10000余人。

  上世纪60年代,市图书馆几乎是白手起家。据本土图书馆史专家沈小丁介绍,当时仅有的一点家当,还是4个女职工拖着板车,从潮宗街运到青少年宫的。从这段记述来看,当时的藏书数目并不丰富,“文化大革命”前,市图书馆的藏书才7万余册。而如今,市图书馆规划藏量200万册,图书分类也更加科学详尽,馆内设置有自然科学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等,还根据时代发展设有电子文献阅览室、高清影视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伴随着长沙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市图书馆多元文化馆还建立了“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中心配套有12个文都的各类文献资源,8个日韩当选城市的特色文化产品,并藏有日韩原版书籍数百册。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市民的外文阅读需求提供了保障,成为市民了解外国文化的窗口。

  从“闭架借阅”“书已经借出去了”,到读者书店挑书“你的book我买单”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长沙市图书馆一度迁址于湘春路市工人文化宫。1986年7月1日,长沙市图书馆在定王台安家,标志着市图书馆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83平方米的中山亭馆舍是市图书馆的1.0阶段,那么定王台的新馆就是2.0阶段了。据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介绍,当时的馆舍面积已达到了2641平方米,藏书量也不断增长到了60万册。不过,当时市图书馆的小院子与4层小楼仍难满足数百万长沙市民的阅读需求。相比于如今长沙滨江文化园的3.0版本,当时的定王台的阅览楼还有不小的差距。

  “最早我记得还是闭架借阅,你并不能到阅览室亲自挑选,借书先要填一个借阅卡,写上书目名称,再交给管理员让他找出来。”彭爹爹回忆。由于当时的藏书复本并不多,所以热门书籍经常借出去就空了,不少管理员都自嘲,“书已经借出去了”是工作中说得最多的话之一。

  在现在的新市图书馆,这种情况就早已不复存在了。新馆不仅在硬件上飞速发展,服务理念等软件发展也是今非昔比。

  “市民在合作书店见到自己喜欢的书,可以直接带回去,我们来负责费用。”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介绍,“这样不仅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流通时间,提高了读者参与度,还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自2011年起,长沙市图书馆连续7年与省市新华书店合作开展了“你的book我买单”活动。只要是长沙市图书馆的读者,只要图书符合长沙市图书馆的采选原则和馆藏范围,读者即可将图书从书店免费带回家。活动没有时效限制,读者一年365天均可选书。

  彭爹爹的孙子就在市图书馆一楼的乐之书店看中了一本绘本,很快就完成了下单手续,只需出示借书证,便免费把书带回了家。

  而通过各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市图书馆的藏书也越来越贴近读者喜好,更新频率越来越快。2015年12月,市图书馆与电商平台京东商城合办了“长沙人‘惠’读书”活动,在全国首创了“云馆藏”公共阅读服务。读者通过微信平台就能向市图书馆定制个性化图书书单。今年市图书馆预计还将升级此项服务,直接与图书供应商对接,扩大“云馆藏”数量,提升“云馆藏”服务。

  “30秒借书10秒钟还书”的家门口自助图书馆,构建“十分钟阅读圈”

  提起长沙定王台,不少市民的印象可能是热闹但交通拥堵。家住烈士公园附近的李桂华是市图书馆的老读者,经常驾车出行的他对当时的交通状况记忆犹新:“以前的市图书馆并没有专门的停车位,浏城桥附近的停车位也很紧张。经常要停到很远的地方再走过去借书,不太方便。”而如今,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拥有数百个停车位,极大地方便了开车出行的读者。

  如今你想借书,甚至不用去市图书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长沙市于2010年启动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过6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总中心馆、区县(市)图书馆为中心馆、辐射城乡、数量达到100家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

  在分馆暂时无法覆盖到的区域,长沙市、区县(市)图书馆还在机关、学校、企业、军营、广场及乡村设立了85个流动图书服务点,满载书籍的流动图书车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伴随着一条条地下轨道的通车,“书香地铁”也将长沙的图书服务进一步有效延伸。

  烈士公园南门就设有“逛公园,一站式阅读体验”的自助图书馆。以前经常堵在定王台的李桂华就经常光顾,他告诉记者:“一边逛公园,感受鸟语花香,一边来自助图书馆以书香为伴,长沙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惬意了。”

  随着地铁芙蓉广场站、五一广场站自助图书馆的开通,目前,长沙已建成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达到8个,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5个。“30秒借书,10秒钟还书”的自助图书馆让出行的市民享受到了便捷的图书借阅服务。目前,长沙市平均每4万人就拥有1个图书馆或图书服务点,构建了“十分钟阅读服务圈”,基本实现了公共阅读服务全覆盖。

  网络时代,市图书馆也加强了数字资源的建设不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缩短读者阅读图书的距离。市图书馆新部署了无线上网认证、电子资源馆外访问系统、全媒体客服系统、志愿者管理系统、活动管理系统、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业务相关系统软件,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对接到自己想要的数字资源。

  市图书馆还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出了“摇一摇”数字阅读推广项目,覆盖公共场所、地铁、公共汽车站台的蓝牙基站,向读者推送经过精心遴选和编辑的优质图、文、声像内容。

  “读书分享会”知识“共享”到“新三角创客空间”,到“第三文化空间”

  每到假期或周末,市图书馆经常会举行一个叫“青苗读书分享会”的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让孩子把最近读的书、看到的故事分享给大朋友小朋友们。田欣妍和母亲贺女士就是这一活动的“忠实粉丝”,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积极参加至今。

  “前年的植树节,我跟孩子来图书馆参加活动,原本以为只是临时有一场,没想到却成了长期的活动。” 贺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们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故事分享会,我记得有一次我女儿讲了一个叫‘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故事,还被评选为当期故事的第二名。经由这个活动,她电视也不看了,平板电脑也不玩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家长,我也很乐意从‘误打误撞’变成了‘长期坚持’。”贺女士介绍,女儿的参与还带动了周围的朋友,她有六七个朋友也带着孩子加入到了这一活动中。

  在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看来,这一活动很符合市图书馆新馆成立的初衷,她告诉记者:“过去的图书馆,知识是‘单向传播’的,市民只是读者。而现在的图书馆,知识是‘多向传播’‘共享’的,你不只是读者,还可以成为讲述者,把你获得的知识共享给大家,甚至创新知识。”

  其实,“读书分享会”只是市图书馆“青苗计划”的一环,青苗计划还开展了国学班、古诗吟唱班等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适龄少儿每天坚持亲子阅读,并从阅读时间、阅读推荐、阅读分享、阅读跟踪、阅读分析、阅读展示等方面对上百组亲子阅读家庭进行阅读跟踪,形成常态。据悉,这一计划预计将跟踪至孩子们到18岁,“我希望我们的图书馆能陪伴孩子一同成长。”王自洋说。

  在市图书馆的新馆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的地带——“新三角创客空间”,该空间也是新馆在新历史时期的一大亮点,汇聚了长沙尖端创客的力量。

  说起来,长沙市图书馆还是国内最早引入“创客文化”的省市图书馆之一,其最早的创客主题活动甚至要追溯到定王台的旧馆。

  “我记得最早的创客讲座的主题是关于3D打印机的,那时还是在旧馆的报告厅举行的,报告厅只能容纳60人,当时座无虚席,但场面也略显拥挤。”王自洋回忆。受限于环境,那时一个月才有一次创客活动。

  如今的新馆,创客们已经拥有了能容纳300人的大报告厅,有了能容纳40至60人的工作室,创客活动也细化为8大活动板块,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场主题活动。

  “新三角创客空间”的打造也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过去图书馆向服务对象提供的主要是以文献资源和服务为主,今后图书馆更多地提供空间,承载各种文化活动。

  目前,创客空间配有1间160平方米的专用工作室,拥有3D打印机、3D扫描仪、数控雕刻机等制作、加工所需的设备与工具200余种,吸引了1800多名来自各行业领域的创客精英加入进来。

  除了创客活动以外,市图书馆近两年来,还邀请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辉,“百家讲坛”主讲杨雨,法国知名童书作家、插画家贝内迪克特·古提艾等文化大咖登陆橘洲讲坛。同时,市图书馆还开设了星城科学讲堂,讲述市民关心的科普问题,依托覆盖全市的分馆体系,让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们不只是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希望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让图书馆成为阅读空间、交流空间、梦想空间,也是城市中最贴近生活、最彰显自我的‘第三文化空间’。” 王自洋如是说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宁莎鸥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