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洪虹 实习生 余佳欣
漂亮的小公园里,老人们互相搀扶散步聊天;宽敞的楼层活动区,三五老人或围桌搓麻将,或唱歌跳舞,其乐融融……初入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大门,记者误以为进入了某高档小区。老人们一张张幸福和乐的笑脸,印证了这家有着特别办院初衷、办院理念的养老机构,正逐步实现“让世界赞美中国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的远大目标。
全国首个成立党组织的民办养老机构
“鲁爹,待会搞什么活动啊?”记者正采访,几位娭毑敲开了鲁石凡老人的房门。80多岁的鲁爹住在公寓三楼,是长沙保温瓶总厂退休的老党员,目前担任公寓二楼党支部委员,老人们都乐意上门找他一起开展活动。
尽管有三个已成家的子女,入住公寓7年来,鲁爹节假日也选择在公寓度过。“杨松青院长就是我的满崽,老人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在这里精神生活很充实,过得很快乐,子女们也支持我,过年过节来看看我就可以啦。”鲁爹动情地说。
“这得归功于我们的党建工作。”今年54岁的公寓“元老级”护理员、护理部主任陈玉君说,考虑到入住老人身体情况和便于支部工作开展,公寓按照“支部建在楼层、阵地设在楼层、活动开展在楼层”的思路创新了“支部+楼层”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将同楼层或邻近楼层的员工党员和入住老人党员纳入同一党支部的管理服务,并分楼层设立支部活动阵地。
“公寓的日常活动一直与党建密切结合,公寓的管理需要党组织,人心的凝聚更需要党组织。”作为全国民办养老系统中第一个成立党组织的养老机构,院长杨松青清晰地认识到党建引领在养老服务中的强大作用。
公寓党员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为什么选择走党建引领发展的创新路子?从最初的养老院搬到如今能满足2500多位老人养老需求的新院,杨松青坦承,老人们期待过“组织生活”的需求高涨,加之党建引领模式更易于公寓管理,实践效果超乎预期。“我自己还是被鲁爹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呢!”
秉承“初心不改、青松不老、旗帜长红”理念,杨松青带着公寓党员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创办时很艰苦,一年内差不多走掉100个护理员,都嫌照顾老人又脏又累。现在,护理员和老人都把这里当自己家!”陈玉君说,杨松青坚持非营利性质福利办院,优先接纳失独、失智老人,这一理念持续至今。据统计,公寓累计接纳1500多位老人入住,免费接纳五保困难老人12位,为82位困难老人减免费用,对外帮扶失独老人、困难老人100多位,合计减免帮扶金额约230多万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余佳欣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