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他给无人机和无人汽车装上“眼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斌 编辑:李丽 2017-11-27 11:07:40
时刻新闻
—分享—

周坤明(右二)在生产车间内和一线员工交流。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实习生 刘辉

  中国已跻身世界无人机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第一梯队。但如果没有雷达、传感器等“眼睛”,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就会成为“无头苍蝇”。近年来,我国在这些基础技术领域进步神速,一大批年轻人利用超声波、视觉测距、红外激光、毫米波雷达等手段,打造无人驾驶、无人飞行乃至人工智能的“千里眼”“顺风耳”。在长沙高新区,就有这样一支“80后”团队,他们开发的无人机“飞行伴侣”,成了该细分领域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在国内成为领头羊。昨日,记者走访了该团队负责人、华诺星空旗下纳雷科技CEO周坤明。

  无人机避障,占据细分领域半壁江山

  外形类似于重机枪的反无人机枪、呆萌的水下生命搜救机器人、智能精密的六旋翼无人机……周坤明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的产品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黑科技”产品。他介绍道:“一直以来,低空无人机避障是一个老大难。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中的植保、运货、勘测、穿越、娱乐、电影拍摄等机型,低空应用成为常态。以往的技术手段有的感应不够灵敏,有的太贵,有的则不能在恶劣天气下很好地工作。毫米波雷达解决了这个问题。”

  举例说,植保无人机针对的是地面环境,一般在农作物的1-3米上空喷洒农药、养分,无人机飞高了,就难以有效地喷洒,而不会智能避障的话,很容易就撞到树了。同样,专业电影无人机如果飞得像航拍无人机那么高的话,俊男美女就变成小斑点,但若低空飞行没控制好,就可能伤到演员们。

  毫米波雷达就像给无人机装上了“眼睛”一般,完美地补齐了消费级无人机的这一短板。周坤明团队研发的NRA24“飞行伴侣”凭借稳定可靠的性能,能适应各种环境进行植保作业,在植保无人机领域占领半壁江山,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商。周坤明骄傲地对记者说:“目前这款产品我们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虽然有很多跟风抄袭者,但是由于技术门槛很高,短时间内很难仿造。”

  自动驾驶辅助 开拓千亿级大市场

  周坤明说:“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尤其在自动驾驶这一块。而要做到人工智能,就必须有‘眼睛’‘耳朵’和其他感知能力才能实现。毫米波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上不可或缺的感知‘器官’。”毫米波雷达可以说是神通广大,能针对外界的“刺激”作出预警,例如防撞预警、侧向来车、变道辅助、开门预警等,它还有穿透烟雾、灰尘的能力,具有体积小、集成化程度高、感应灵敏等特点,未来要实现“智慧交通”可少不了它。特拉斯无人汽车之前发生的一起事故,就是因为特拉斯没有重视毫米波雷达的应用、而其造价高昂的激光雷达在强光照射下失去了功效所致。

  以往,即便是技术相对成熟的毫米波雷达,主要是由美德日厂商所垄断。但是到2017年,纳雷科技生产的24GHz毫米波雷达已经有批量的供货,全球10多个国家、近200家客户正在使用他们的产品。根据国内产业机构调查,如果中国产汽车中有15%装配毫米波雷达的话,按每辆车装配2个计算,预计2020年的毫米波雷达需求量达900万个,未来五年复合增速约为50%,市场容量上千亿元。在这样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进入这个领域的中国公司的身影显得尤为珍贵。

  用工匠精神,把产品做精做实

  随着“军民融合”的快速发展,各类雷达、遥感手段已经走下军用领域的神坛,开始向民用方向迈进。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百度、上汽、宇通、吉利、三一、中联重科等公司,国外的奔驰、LG等公司,都来纳雷科技考察访问过,有的已经与其开始合作。

  周坤明大力推崇工匠精神,他说:“现在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工匠精神。而做好产品最重要的就是细节,细节把控好了产品质量上去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他曾为了一个产品电磁波屏蔽不完全的问题,不断地走访客户、开会,找问题再修复,耗时三个月,直到最后员工们都准备放弃了,他终于把问题完美解决,而且让产品的性能提升20%。未来将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时代,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像周坤明这样有理想有作为的年轻人,让未来变得可期,让理想不再遥远。

  【追梦心语】

  周坤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智能驾驶是大趋势,毫米波雷达将有机会大展拳脚。我们要把产品真正地做好,去开辟、引领市场,展现中国公司在这一趋势领域的风采。

  人物名片

  周坤明 1981年生,毕业于河南工学院,曾是华为研发人员。2015年加盟华诺星空,后成为该公司旗下纳雷科技CEO。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斌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